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晚期戴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春秋晚期以前的战争,除了作为战争固定属性的铁血厮杀这种残酷的一面以外。还存在着比较多的以迫使敌方屈服为基本宗旨的温和一面。即便是在刀枪相见式的残酷较量中。也并不缺乏崇礼尚仁的特色,这与战国以后那种“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现象,是极为不同的。

——摘编自黄朴民《春秋后期霸权兴表大起底》

材料三   汉代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说:“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各家学说虽各有侧重,有侧重于道德政治学说的,如儒家、墨家:有侧重于政治、军事之实事的,如法家、纵横家:有侧重于名辩逻辑的,如名家:道家主张“无为”,但其中心要义也还是“为治”……这形成了这一时期学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

——摘编自《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春秋时期农业领域的现象及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比较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
(3)这一时期学术发展形成了以国家治理为中心要义的特点,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政治原因。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认识。
2023-11-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历时500多年,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阶段的特点,历史课上老师以“春秋战国的乱与变”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材料   思维导图“乱世之变”。



(1)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春秋战国陷入“乱世”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3)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 .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2)材料二中“商君”是哪一位历史人物?“法令”中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什么?“商君治秦”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2023-11-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江水初荡涌,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一的______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二中的______处(填序号)。
(2)据材料一,简述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3)材料二中的“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到哪些措施?
(4)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从“商君”“李太守”身上你学到了怎样的精神?
(5)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023-11-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三: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王磊的《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形式图》 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形式图》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社会现象。
2023-11-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九年制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新旧制度交替变革的过渡阶段,社会上存在着开始产生的封建制与日趋没落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大国争霸战争,程度不同地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封建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2)材料二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2023-11-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材料三


   

材料四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一,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的图片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4)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5)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3-10-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45日上午,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拉开序幕。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身着各族服饰的少年儿童齐声吟唱《黄帝颂》,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无限景仰和感恩之情。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内外华人清明齐聚祭拜炎帝和黄帝的原因。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扫六合”的时间以及历史意义。
(4)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要求,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指出任意两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2024-01-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形势图


      
   图 1 春秋后期形势图                                                                              图2 战国后期形势图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3 铁农具                                                  图4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指出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2)指出材料二中图3、图4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3)依据材料二的图3、图4,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在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兴阶级?
(4)材料三所示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3-08-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邦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有人说制度与文化是历史发展的载体,更重要的也是历史呈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材料二: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材料三:如图


——摘选自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四:该制度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五: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割据状态的出现。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说明当时具备什么品质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2)材料二中“夏传子,家天下”是什么事件?此后材料一的制度被哪种制度取代?上述材料中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一说此制度的纽带与作用。
(5)材料五中割据状态出现指的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什么现象?请依据材料五的分析,指出两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024-01-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