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 .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影响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020-10-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B.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
C.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落
D.争霸战促进了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
2019-12-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招远市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初一某同学关于春秋争霸战争的理解,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B.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C.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战争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关于春秋的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④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18-03-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争霸的目的是“尊王攘夷”
③争霸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     
④争霸战争加速了统一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材料二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商秋变法重视“耕战”……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因,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材料三


——摘自李白《古风》组诗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关于军事方面的内容。并简述商鞅变法对秦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中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并指出示意图中①指代的官职以及丞相的职责。示意图反映了秦始皇首创了哪一政治制度?
2024-02-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试马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利弊。
2024-05-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   这里所谓的百家不能完全都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学术流派……社会变革中这些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现实,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诸侯国”的形成与哪一王朝的建立有关?据材料分析“争霸”的影响。
(2)材料二中描述了战国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列举一位该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现象“不能完全都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学术流派”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呈现了什么特点?
2023-1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变法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使西秦由一个落后的.被东方各国所鄙视的戎狄之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不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诚如《荀子·强国》所云:秦“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摘编自匡庆东《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产生了什么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成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这一时期”拟定一个主题。
2023-12-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