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梳理时空,分析归纳。
材料二:战国七雄局面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的结果。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上


材料三:百家争鸣

1._______家观点

2._______家观点

3._______家观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1)请在材料一地图的方框中直接填充相对应的国名。请在材料三的表格中直接填写对应的学派名称。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1-10-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曾两次访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

——摘编自习近平《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材料二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材料三   地理位置上的幸运,经济上的富裕以及外交事务上的纵横成为拜占庭帝国屹立千年不倒的关键因素,他们的存在对于欧洲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拜占庭帝国为何能屹立千年?这三个关键因素很重要》

材料四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

——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2000多年前,与古希腊文明之光交相辉映的中国文化璀璨景象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马克思所说的“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亚历山大时代的东征在客观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屹立千年不倒的关键因素。拜占庭帝国对“欧洲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材料四中“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古代文化遗产”重现辉煌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1-03-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优秀人物为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材料一:华、夏两字上古同音,相互通用,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左传》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我国古籍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3)材料三记录的是孔子的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政”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上人物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2021-03-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三   书法作为一种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被确定为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一时代诗词文赋的大繁荣,为书法家提供了纯艺术的书写内容,而不同于在青铜器、石碑、竹简上的应用文体。优美而富于情感的文学内容,改变了书写者的书写动机、目的,也转变了书写者的心情和意识。

——摘编自孔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赏析》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战国后期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的局面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书法艺术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1-0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文化软实力强的民族,更容易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和支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他们是第一批最具实力的文化传承群体,他们的著作同样是第一批最具文化传承分量的成果。更为明显的是,当时取得的比往古多得多的文化成果,其绝大部分自然是诸子创新能力、意识等的结晶。

——摘编自董连祥《“百家争鸣”及其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材料二     汉和帝日理万机,每天都要看一大堆竹简或木简。这些竹木简既沉重又占空间,无论搬运还是储存都不方便。市面上也有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纸,但大多质地粗糙,只能用来包东西。

——摘编自宋时雁《蔡伦改进造纸术》

材料三     公元462年,祖冲之经过多年查阔、比较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计算,终于制成了《大明历》。在《大明历》颁行受挫时,他没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坚信自己劳动的价值,并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

——摘编自何锐《无穷无尽的祖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文化传承群体”中任选一个学派的某位代表人物,指出其“创新能力、意识等的结晶”。
示例:
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根据材料二,归纳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纸术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后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谈谈祖冲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它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刘老师以“百家思想照耀古今”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探究。请你完成相关内容。
【探究一】追根溯源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也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


(1)据材料回答,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锐意改革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并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探究三】正本清源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3)依据材料,指出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其主要历史作用
【探究四】传承文明
现代社会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指出,在继承古代治国思想的基础上,你认为当今我国应采用怎样的治国方略?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2021-02-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高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开创性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7年级上


(1)据材料和所学,简析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他们之中的陈胜、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杭,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对众人说:我们遇雨误期,肯定要被杀头;即使去戍边,大多数人也会死去。“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2)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及起义的地位和影响。

材料三

A.文景二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摇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 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有大量的金钱,库存粮食和铜钱充盈。历史上称万“文景之治”。B.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质。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光武中兴”。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统编版教材7年级上

(3)据材料,归纳“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表现,指出治世局面出现共同原因。

材料四 公元前138年,一支100人组成的使团从长安启程,踏上西行之旅,为首者本是侍卫皇宫的一个普通郎官,然而,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荣誉的向往,有着强烈的探险精神,他喜欢开拓未知的领域,不甘心碌碌一生,他就是张骞。当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时,几乎无人敢应募,张骞欣然而出,担负起联系大月氏国的重要使命。然而,对于大月氏具体的情况甚至它的所处的确切地址,张骞等人几乎一概不知,西域的一切也只在传说中……

——摘自《中国通史》


(4)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并概括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021-01-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物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是哪位人物的至理名言,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图二人物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试从经济角度分析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4)材料二、三反映出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指出他们的共同目的。
(5)综合上述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正确的态度?
2021-01-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18 年是中共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代。农业创新、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思想的繁荣,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变革时代”是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创新上有何表现?这些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一个变法成效最大?
(3)这一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写出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并说说兼并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大变革时代”给目前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10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B.各学派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C.各学派著书立说,希望统治者统一思想
D.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
2020-08-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