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小红同学认为,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24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民间,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士人阶层。战国的士以掌握学术文化知识为主要身份标志,他们在社会上的活跃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种学说、学派并出,形成‘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以上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     
A.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B.思想文化发展出现高峰的原因
C.各国变法,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D.中原“诸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
2024-03-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明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重温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那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目光聚焦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1)中华文明成就璀璨、源远流长。概括周朝青铜器的作用;多角度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周王朝对青铜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鼎和基配合使用,靠是奇数,驱是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篮,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盆等。

——《中国古代史》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堪炸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个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交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2)纪念币上铸刻的历史画面是我们丰富的精神遗产。分别简述下列两位历史人物被铸刻在纪念币上的理由。

图一 蔡伦(纪念币)                                           图二 司马迁(纪念币)
(3)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请你从下面的表格中任选三例,以“科技·文化”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齐民要求》   《大明历》   《兰亭集序》   《女史箴图》   云冈石窟
2024-03-05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初中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营造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此时,统一的意识形态尚未木形成,从而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于凯《战国史》

材料二   秦简出土情况简表(部分)

秦简名称

秦简时限范围

其中记载的重要资料

云梦睡虎地秦简

战国末期至秦代

《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史之道》

青川郝家坪秦简

战国晚期至秦代

两件木牍,其一为秦王颁布的《更修田律》

——梁俊《秦朝帝王与秦朝文学研究》

材料三   西汉研习儒学的儒生数量统计表

统治时期

人数

汉武帝

50人

汉昭帝

100人

汉宣帝

200人

汉元帝

1000人

汉成帝

3000人

——根据(东汉)班固《汉书·儒林列传》整理

(1)材料一所说的“不同流派”有哪些?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流派思想得以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的统治受哪一学派影响。
(3)材料三儒生数量的变化与哪项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影响。
2024-02-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左右,来耜等翻土工具用于耕种,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图二《汉代讲经图》       图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史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的基础。

——《中国经济史》


请完成:
(1)任务一: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领域历史现象(事件)历史影响

经济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战国时期




造纸工艺的改进

(2)任务二:建构联系。任选材料二的一幅图片,对照任务一的表格,说明其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任务三:认识历史。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6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发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凭借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了“主权在民”“主权为民”等政治主张,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展开进攻,其批判的深刻性超过了以前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现象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法国启蒙思想有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依据,并提炼《共产党宣言》所蕴含的精神。
2024-01-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也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主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2024-01-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皆称(称赞)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叹服他擅于记事说理的能力),辨而不华(不用华丽的词藻去说明),质而不俚(道理质朴却不粗俗),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三   纵观《伤寒杂病论》一书,结合后世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可见他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蕴之于理法方药之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理论思想研究》

材料四   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

(1)材料一中,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的局面称为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法家集大成者是谁?汉武帝时期,采用谁的哪一建议,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不虚美,不隐恶”是对西汉哪部史学著作的评价?该著作有什么重要的史学地位?
(3)材料三中《伤寒杂病论》一书的作者是谁?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什么?结合材料说明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一条即可)。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它的作者是谁?
2024-01-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众)民而为天子……

材料四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材料五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六   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1)连线:将材料一、二、三、四、五、六所反映的思想与思想家对应起来。
材料一                           韩非子
材料二                           老子
材料三                           孔子
材料四                           孟子
材料五                           荀子
材料六                           墨子

材料七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炸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个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交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2)根据材料七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3-12-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广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夏朝形势图

图2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1)材料一中图1王朝的建立者是谁?从图1到图2,早期国家的地域扩大,为巩固疆土,图2王朝实行了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材料三中“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
(3)综上所述,试归纳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2024-04-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