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确立的宗法封建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瓦解,与其相适应的礼乐文化亦随之衰落。由于现实社会的混乱,促使大批思想家对现实进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救治时弊的措施,于是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自许结《新编中国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路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舞蹈“方舞”反映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该特征出现的原因。
(3)综合以上探究过程,概括推动文化繁荣的因素。
2022-04-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百家争鸣

材料   百家争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内在原因。春秋战国之前,教育就已经实现了发展,但是教育权却集中在官府手中,只有少数贵族能够接受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教育下移,典型代表就是孔子,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为百家思想的兴起提供了人才基础。稷下学宫等学术争鸣团体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平台,造就了一批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例如荀子和韩非子等。当权者也没有实行文化领域里的专制政策,而是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自由的学术氛围。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数学、农学等自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百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技术方面的基础。

——摘编自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春秋战国之前,官府垄断教育。(     )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家。(     )
③稷下学宫是官办高等学府。(     )
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加强了文化控制。(     )
(2)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022-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百家争鸣的原因C.周王室衰微D.春秋战国纷争
2022-02-19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1)根据材料指出,促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郭沫若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 .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主要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属于历史结论B.①说明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C.②属于历史史实D.②肯定了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
2022-01-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哪一著作?他的哪些教育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材料二:《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上善若水;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身退,现为 “功成身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道德经释注》


(2)材料二提到的《道德经》是春秋末期哪位学者的作品?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这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上》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


(3)根据材料三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什么才能得天下?

材料四:战国时期的各大学派思想为后续中国提供了思想范式、制度模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其原因在于:百家思想总结了上古时代的各种经验,包含大量真知灼见,……后续中国保持了自然经济与集权政治体制……

——《中华文化论坛》


(4)材料四中“后续中国保持了集权政治体制”与战国末期哪一学派有关?这一学派谁主张以法治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022-02-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首都文化是这座城市的魂。

材料一   西周燕都遗址,因其发现地被称为琉璃河遗址。琉璃河遗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出土的大量带“匽侯”铭文的器物,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国的都城所在地。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1)依据材料一,指出琉璃河遗址特点。分析证明燕国都城实物史料的价值。

材料二   蓟城自商、周以来就是地域政治中心,战国时更成天下名都。这里是北方的陆路交通枢纽,尤其是永济渠凿通后,从水路与江南相连,可转东南之粟到幽蓟。在地理位置上为中原北方门户,面平陆,负重山,南通江淮,北连朔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占有蓟城就意味着谁可以取得天下。

——摘编自李淑兰《北京史稿》


(2)依据材料二,概括蓟城地区后来成为都城的原因。

材料三 堇鼎,1975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贵族墓地,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堇鼎高62厘米,重41.5公斤,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记述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向太保——召公进贡当地一些特色产品,得到召公的赏赐,为纪念此荣誉特做此器。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琉璃河地区即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



(3)依据材料三,堇鼎铭文的内容印证了西周治理地方的制度。概括堇鼎的发现的意义。

材料四   山戎文化陈列馆位于延庆区张山营镇。《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随畜牧而转移。……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山戎越燕而伐齐。”《史记·齐世家》:“山戎伐燕,……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出山戎的生产生活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变革,写出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2-02-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便民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材料二: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郯、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

——摘自樊树志《国之概要》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核心主张并分析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结合学知识,说明该焦点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两种社会现象”是哪一思想局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诸子百家”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
2022-01-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溧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开创性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

材料二

A.文景二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有大量的金钱,库存粮食和铜钱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B.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材料三 (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注:十二年,建造咸阳城,修筑冀阙,秦迁都于咸阳。合并各小乡聚,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共四十一县。规划田亩,设置阡陌。)

——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表现,指出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简述材料二中“(孝公)十二年,……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该事件有何影响?
2022-01-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苏州高新区二中共同体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现象?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富强繁荣的朝代之一,辉煌灿烂的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富有影响力和传承力的高峰。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指出:“承袭六朝并突破六朝的唐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蔚成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

一一《试论唐代民族政策》


(2)结合文学艺术方面的史实说明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具体表现,并根据材料分析其辉煌的原因。

材料三我国宋元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宋辽夏金元政权鼎峙更迭,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文人意识与市民情趣融合,新兴文体异军突起。这是一个“需要名著并且孕育了名著”的时代。


(3)列举两个宋元时期的“新文体”,根据材料概括其异军突起的时代背景。
2022-01-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海阳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