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二   战国时期,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人重金邀请,承诺让他当宰相。庄子笑着对楚使者说:“千金是厚禄;宰相是高官。你却没见过用来祭祀的牛吗?好吃好喝供养几年,然后穿着漂亮的衣服送进宗庙里面去(宰杀)。……我宁愿(当一只野猪)快乐地在泥潭里面打滚,没有国事烦扰。”

——编译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战国时期,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天下怎样才会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统一)。”梁惠王又问:“什么样的人能统一?”孟子回答:“不嗜好杀人的人能统一。夏天遇到干旱,禾苗干枯。此时若下一场大雨,禾苗便重现勃勃生机。这种生命本能的力量,没人能够阻止。如今天下的各国君主,没有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如果有的话,天下百姓就会翘首企盼这样的人出现。真能如时雨润物般仁爱百姓的话,百姓就会源源不断地投奔而来,就像江河由高处向低处奔流一样自然,有谁能阻挡呢?”

——编译自《孟子梁惠王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争论的共同问题。并分析“争鸣”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子所属的思想学派,并归纳庄子的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历史意义。
2024-03-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某校七年级同学走进常州方志馆,借助常州地方历史文化来探究古代历史。请协助他们完成探究。
第一组【先秦智慧】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是常州的人文始祖,被孔子尊为“延陵君子”。
为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文字史料: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即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

孟子:提出仁政;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二中任意选取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三中选择对应的主张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史实
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经济发展】东晋元帝时,晋陵内史张阎奏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

为了探究当时经济的发展,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五: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4)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三组【科技文化】南北朝时,常州被称为“齐梁故里”,著名文学家萧统就出身常州。为领略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邮票资料:

        图1   贾思勰                  图2 祖冲之                       图3 华佗

                                                  图4兰亭序
(6)请选出上述邮票中能够反映南北朝科技成就的一幅(写图号),并结合所学对相关人物和成就作简要介绍。
2024-02-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春秋战国时即将得到大喷发。在旧制度正在瓦解、新制度尚未确立的时代里,社会呈现纷乱无序的局面、民众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一切有良知的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纷纷出笼,热心参与新的社会文明的设计和创造,努力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从而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材料二   我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摘编自《浅谈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现实生活说明为什么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3)综上所述,谈一谈诸子百家身上都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位同学为强化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对春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发展的过程进行整理,作出时间线索:



(1)该同学希望补充不同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儒家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思想。
(2)通过整理,该同学发现儒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了解它发展背后的原因。请为他补充秦朝和汉朝时儒家不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该同学在对知识的整理中发现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冲击,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是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对儒家地位构成冲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本民族文化应该如何应对其他文化的冲击?
2024-01-1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知道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是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的关键。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中国历史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
B.百家争鸣——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和文化发展的高峰
C.“推恩令”——西汉王朝选拔了大批有杰出才干之人
D.道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2024-01-1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长城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争不断加剧。为了彼此设防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斗争,齐、楚、魏、赵、燕等国先后在边境大规模修筑了长城

——摘编自叶小燕《长城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城大规模修筑的历史时期并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为了巩固秦帝国的安全,防御北方强大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大修长城,同时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移民前往开发,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下令沿丝绸之路修筑了河西长城,其烽燧、亭障远出西域,并大量发展了屯戍和民田,对保障这条对外开放大道的安全、畅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而,汉代多数时间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节、商旅往返络绎不绝。

——摘编自罗哲文《罗哲文谈长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秦汉时期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条件及作用。

材料三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长城的防卫作用,顺治在西北长城附近设置“镇”和卫所等军事建制,设总兵统领。康熙、雍正、乾隆在取得平定准噶尔叛乱等军事胜利后,逐步放弃了大规模修筑长城,转而采取其他措施巩固边疆。之后长城沿线的边口互市逐渐兴盛起来,蒙古商人在长城沿线以高牧产品与汉族商人开展广泛贸易,至乾隆年间,张家口、归化城、多伦等长城沿线的贸易中心大小商号林立,商贾云集。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统治者对修筑长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概括康熙以来长城沿线一带所发挥的作用。
2024-0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周之衰,……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材料意在说明(     
A.三代更替的启示B.诸侯争霸的过程
C.百家争鸣的原因D.八王之乱的后果
2024-0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黄帝时代,驯养和使用牛、马,发明车、船,学会打井、养蚕缫丝;制作冠冕、衣食,设官治民,并设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给事物、社会各等级命名;发明文字,制定历法和甲子。黄帝文化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象征。

——摘编自《张茂泽:黄帝陵祭祖为何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精神纽带?》

材料二   这个时代,弥漫战火和烽烟、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开创的伟业中,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推手——诸子的学说。先秦诸子的论战,使周朝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和魅力,更促进了中国政体、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名人为何影响了两千多年?》

材料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秦汉时期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汉承秦制,但有因革是指汉代并非简单完全地模仿秦制,而是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诸子的论战”形成的局面。分析这一局面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总体框架上继承秦制的名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3-08-05更新 | 69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制度和秩序被破坏,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相关的制度。为了避免乱象重现,秦始皇在地方上采用怎样的统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百家争鸣主要代表。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