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战国)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材料突出了“百家争鸣”的(     
A.背景B.内涵C.结果D.影响
2024-02-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制度大变革的背景下,各国竞相交法革新,争强称霸,于是放出现争夺出谋划策的人才的竞争,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士”的知识阶层,民间讲学游说之风兴起。

——摘编自汝信、李惠国主编《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上册)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李同轨。书同文字。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记》

材料三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引发了哪一局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后所创立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凿空”一词的含义。张骞“凿空”西域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0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阶段评估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礼崩乐坏”所代表的旧的政治秩序的崩溃,以及私学和士人兴起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和阴阳家先后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主张在互相批评中不断地融合,创造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任意一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列出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一项主张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023-12-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治国理政,思想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的历史背景下,各家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种学术繁荣的局面不仅是空前的,在后世历史中也属罕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专制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所指的文化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学派概括其政治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参考示例,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诸子学说在后世治国理政中的具体运用。

事例:商鞅变法运用学说:法家思想说明:战国时期,秦国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任用商鞅主持变法,采取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等措施,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是古中国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时的需求。材料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A.背景B.内容C.观点D.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后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同学们一致认为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数学钱老师讲究顺应自然;英语孙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政治李老师鼓励互利互爱,生活节俭。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指出孔子和韩非子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数学、政治老师的管理风格分别类似于当时哪个思想学派?
2022-11-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简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列举“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8 . 有学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     
A.产生的背景B.最终的结局
C.具体内容D.对后世的影响
2023-01-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②所谓“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
③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 .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防衔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并不倾全力而战,作战时……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作战规模也比较有限,大战用兵不过万人左右,二二日即决出胜负。战国的作战则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文质彬彬”的色彩完全消失。各国“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者数岁”,作战规模明显扩大……战国战争动员之广、杀伤之重远非春秋所及……孟子所抨击“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的状况,在战国是十分普遍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与战国时期战争在目的和特点上的不同?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及其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