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二   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物)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三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地住: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评价: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图①   东汉末年名医   华佗

图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思想领域的哪一繁荣景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蔡侯纸”具有哪些优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的哪部书法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名医华佗的主要成就。图②反映的是哪部史学著作?
(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2022-02-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源泉。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学派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材料二   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付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物)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宦者列传》

材料三   ……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历中上各学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什么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蔡伦采用了哪些原材料造纸?简述“蔡侯纸”制作的优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哪部著作的评价?该著作具有怎样的史学地位?
(4)材料四中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作品的名称及作者。
2022-01-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一   西周等级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三   春秋无义战。

——孟子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主张,互相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局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说西周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出两例在春秋时期成为霸主地位的诸侯。
(3)依据材料二、三。孟子用这句话评价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是否恰当?请给出你的评价?
(4)依据材料四,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
4 .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前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填写“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写“错误”;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写“未涉及”。
(1)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产物。______
(2)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韩非子、墨子等著名思想家。______
(3)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______
(4)材料对百家争鸣的评价是否定的。______
(5)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作用。______
2022-04-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及代表人物

学派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材料二: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物)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三: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四: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表中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什么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蔡伦采用哪些原材料造纸?根据材料,简述“蔡侯纸”制作的优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的哪部著作的评价?该著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学地位?
(4)图四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作品的名称及其作者。
(5)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都呼吁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人物的学说集中在什么著作?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图二人物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核心思想和教育思想分别是什么?
(3)图三人物是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材料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材料二、三的评价都与我国西汉时期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他是谁呢?他的那本不朽巨著是什么?该书记述了哪一段历史时期的史实?从创作体例来看,该书有什么贡献?
2021-03-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说: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说。

材料二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1)依据材料一,汤恩比认为唯一能够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是什么?其创立者是谁?请结合其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来印证汤恩比的判断。
(2)庄子是哪一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由谁创立?其创立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庄子的?他所处的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何种现象?
2020-05-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偃师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宏观概览——时代特征】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将相关史实按时代特征进行归类,完成表格。
序号时代特征
大动荡: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带给百姓无尽灾难,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历史聚焦——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观点1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观点2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到: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注释:①本:指代农业。
②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废除井田制,奴隶制也被废除了,身
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两种观点。
(3)结合所学,说明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
【抽丝剥茧——探寻联系】

材料三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东周列强纷争形成的无政府状态,使中国人感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格外突出和迫切。中国早期哲学家中的一些人,往往周游各国,如果得到某一国君的赏识,便为之出谋划策。各种学术流派形成,这些思想家的一言一行经过他们的弟子加工、补充后,逐渐成为诸子百家的经典。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然而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内在联系。
2020-01-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回答四点)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3)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从战国到秦汉我国古代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2020-02-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在秦朝,一次是汉朝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的第一次厄运和第二次厄运是什么。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4)上面材料中对董仲舒出现了不同的解读,思考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时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试评价曹操。

2019-01-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