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读图识图题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依图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过程的特点。

(2)将图二中①②③所示政权按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

(3)请在图二的ABCD中,选出1140年后岳飞带领宋家大败进军骑兵主力的地点。

2 .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下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下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与秦相关的三幅图片

图一   秦灭六国示意图                                                                                        图二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                  


图三秦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1)图一展现了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历史史实,出现这一历史史实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有哪些?
(3)图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秦始皇自13岁登上王位开始一直修建的陵墓。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4)图三呈现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先后起来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起义军有哪几支?他们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024-01-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关于秦始皇评价:章太炎在《秦政记》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中认为:“始皇刚毅庆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4)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观点?
2023-03-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帝国以多极简化方式的强力融合,结束了七大战国的裂土分治,使华夏世界获得了统一治权条件下的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秦,确实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创者。

——摘编自孙皓晖《大秦帝国》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以利统一。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秦始皇命丞相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秦帝国“结束了七大战国的裂土分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丞相”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统一文字”的作用。此外,秦始皇在经济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根据材料四,指出长城最东与最西的地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上述材料中的这些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2023-09-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在休养生息后,集中力量解决了王国问题,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形成了“大一统”局面。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B.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3-03-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陈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

【走进诸子百家】

材料一   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理解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如图


【缅怀千古风流人物】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李白


(1)请你将相应人物或思想观点补充完整。
人物观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

(2)依据材料二和图1、图2,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有哪些创新和改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4)你知道李白诗歌中描述的是秦王的哪一作为吗?
2022-06-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11月份月考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李白:《古风》

材料二:车同轨。书同文字。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包含了“秦王”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2-01-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世界历史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一   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但是天气不作美,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但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汉武帝雄才大略,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实行推恩令;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军事上,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A_________B_________(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即可)
(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

材料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3)C、_________D、_________(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021-10-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鹏程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
9 . 追求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构大一统社会是诸子追求的学术主题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甲中“乱象时代”的原因并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据材料甲,概括孔子的政治目的。

甲: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2)开创大一统王朝的治理实践。
据材料乙,说明秦朝的“成就”(建立起怎样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巩固这一成就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乙: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摘自崔瑞德、鲁唯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3)大一统实现了思想统一。
据材料丙,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措施产生的影响。

丙: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021-09-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阂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所指的制度名称。并写出这一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名称。并写出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1到图2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2021-03-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