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初并天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找出这位“王”首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4)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2020-11-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长春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其主要依据是他倡导了哪一事件?当时的国君是谁?该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商鞅变法措施。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
58次3次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直接导致该局面的出现?

材料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4)李白诗中“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5)“秦王”为巩固统治而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五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6)材料中体现了统治者哪些措施?
2020-12-2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秦孝公“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孝公为什么会认为“丑莫大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2020-11-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区八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商鞅变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隶;废除贵族的世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二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三项变法内容。
(2)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最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谁?
(4)商鞅变法与秦的统一有怎样的关系?
2020-11-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樟村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诗中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图示,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简要分析该制度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的哪些措施?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其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020-11-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城区联合体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D.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2020-08-07更新 | 54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零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三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选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材料四   至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始皇兼吞各国,专任刑罚(致使)赭衣(囚衣)塞路,囹圄(监狱)成市。

——《汉书刑法志》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指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秦朝能加强中央集权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导致了什么后果?
2020-11-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什么义务?(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B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C是哪个诸侯国?
(3)阅读材料三中图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历史贡献?
(4)根据材料三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推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2020-10-26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国家的产生和发展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争霸称雄与民族交融
2020-09-16更新 | 3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变法的三项内容。(限15个字以内)
(2)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秦王扫六合”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2020-04-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