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廉政勤政中华之根。
材料一、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1)请回答:夏商西周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五帝开创廉政先河,廉政文化传世后人。秦政始皇统一六国,严刑竣法惩治腐恶
-----先秦
隋文大帝一统天下,经济繁荣思想领先。贞观之治风清政廉,隋唐五代盖棺定论。
唐律立法反腐倡廉,唐诗瑰宝千年流传。朱门酒臭奢侈糜烂,路有冻骨末朝阴暗。
-----隋唐
(2)请回答:在秦、汉、唐代各采取了哪些廉政措施?
(3)学有所思,综上所述对你有何启示?请您为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献计献策?
2016-1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滨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10历史试卷
2 . 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封建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王……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疆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引自教材


(3)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初期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国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四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


(4)材料四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何标志意义?
3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国家走向统一、民族实现交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远古传说话起源】

材料一 赫赫始祖,吾华荣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先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始祖”指的是谁?其和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早期国家显维形】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

图二西周主要封国形势图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西周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秦汉建立奠基础】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维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四 两汉时期,制定和实施了统一的赋税您役制度、统一的军事制度、统一的法律制度、统一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统一的选官任官制度、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大一统”之梦》


(3)材料三中的“秦王”是指谁?诗歌歌颂了他的哪一伟大历史功绩?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在“行政体制”上建立了什么制度监视州部?
【民族交融促发展】

材料五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常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匙。”

——摘编自《资治通鉴》


(4)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习历史话感悟】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出,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材料三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是谁的建议?
(3)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4-01-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实施的目的。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求其宁息”实行的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材料三:元朔二年,“上”下诏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3)指出材料三的“上”指的是谁,概括其巩固统治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4-02-2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五里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6 . 政治制度是国家管理、机构设置、措施实施的集合,在所有制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将该图中C、D两处补充完整,并指出D处官员产生的方式。

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皇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


(4)材料四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上从之”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024-03-0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政治制度是国家管理、机构设置、措施实施的集合,在所有制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皇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将该图中C、D两处补充完整。
(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议的核心内容和“上从之”后取得的效果。
2024-01-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更替】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中国要义】

材料三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央集权】

材料四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削权固本】

材料五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摘自《资治通鉴·汉记·世宗孝武皇帝》

【制度创新】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各举一个事例。
(2)根据材料二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为稳固边疆的统治,他在北方和南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5)材料五中的“上”指谁?他解决诸侯国问题的措施是什么?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政府设置在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2023-12-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淫乱,急则犯上作乱。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只有嫡长子一人可以继承),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定的是什么制度,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及其意义。
(2)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3)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什么命令?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在思想上、经济上的措施有哪些?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措施起到什么共同的作用?
2023-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3)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2-12-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