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史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分别反映了秦始皇实行的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4-02-0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统一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提,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中央集权制度哪些具体内容?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对后世有何影响?

材料四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魏书》

材料五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4)材料四和材料五中的“魏主”是谁?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5)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2020-0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解决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创新的措施?
(3)秦始皇、汉武帝的措施有何共同意义?
2019-01-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甘肃省庆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古代国家治理的智慧对当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史实?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西周“封建”与殷商时有很大的不同。据载周公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是周的同姓子弟……这些新建的“殖民点”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和藩屏,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王朝,表现出了强烈的“大一统”观念。他一方面北击匈奴,一方面用兵岭南,实现了空前的疆域一统。……为了巩固统一,结束六国异制的局面,秦始皇还“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在秦国官制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套新的政府机构。其次,广泛地推行郡县制,将地方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下。

——摘编自范晓剑、冀列《秦朝的大一统观念与史学》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023-11-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
【政治篇】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其分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经济篇】


图一

图二

(3)根据图一和图二,请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领域分别有何举措?
【军事篇】
(4)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地区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5)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请你谈一谈他们的是非功过。(秦始皇、汉武帝任选一人,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019-01-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初并天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找出这位“王”首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2)材料三 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3)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你认为评价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2019-12-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材料二中的“陛下”接纳臣子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除此之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列举一项赵普所说的“天下自安”的“奇巧”。
(4)材料四中的图一是哪朝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图二“这个不起眼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5)根据以上材料,你看出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了吗?请写出来。
2021-04-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36郡,郡置守、尉、监。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摘编自“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秦始皇吸取历史教训,推行了哪种地方行政制度。这种制度在元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2021-06-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淫乱,急则犯上作乱。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只有嫡长子一人可以继承),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定了什么制度,又实行了什么制度?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材料二中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接收其建议颁布了什么命令?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如果景帝和晁错也采取武帝和主父偃同样的措施,还会不会引发七国之乱?请你分析原因。

(4)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10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图1                                                                             图2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乎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4)汉武帝采取了哪一举措使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2020-0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