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历史图片



(1)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3)根据材料三的图1和图2,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领域分别有何举措?
(4)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请你谈一谈他们的是非功过。(秦始皇、汉武帝任选一人。要求:有明确的观点,辩证作答,史论结合)
2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自郭沫若语

材料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3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庞大帝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3)材料三中“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材料四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的什么措施使其“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5)综上所述,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1-01-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侯马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强化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材料二   李斯(秦朝丞相)说:周文王分封了很多子弟做诸侯,同姓的非常多,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因为每个诸侯都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越到后面亲戚关系当然越远了),相互攻击如同仇家一样,诸侯竞相厮杀攻伐,周天子没办法禁止。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曰:“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弟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诸侯应履行的义务和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诸侯竞相厮杀攻伐,周天子没办法禁止”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为巩固统治,始皇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上”是谁?“上”是如何解决诸侯国问题的?
2021-04-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紫城县四校联盟段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12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另外也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除此之外,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举一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他们采用不同统治思想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1-02-1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当代著名学者张维为主张以“良政和劣政”说取代西方传统“专制与民主”的政治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大大提高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摘编自部编教材

材料二   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上仕途的现象。

——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四   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习诗文。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制度是什么?指出该制度的一个优点。
(2)材料二中杜兰特所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据材料说出该制度的一项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哪些优越性?
(4)材料四说明唐代诗歌发展和科举取士有什么联系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制度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
2021-04-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人物展现历史辉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一统,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在此制度下,中央政权机构中负责监察的是哪一官职?

材料三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3)材料三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材料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0-02-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初并天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找出这位“王”首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4)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2020-11-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长春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古往今来,历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文武所封子弟”导致的弊端是什么?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武帝纪》


(2)材料二反映了“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三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藩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赡(shàn,充足)……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问题?概括材料三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材料四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行材料四措施的皇帝是谁?材料四中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
2020-06-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九年级学业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武帝)日:“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只有嫡长子一人可以继承),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四   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以御史大夫为全国最高长官,在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和中丞……还先后设立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司直系丞相,司隶则直属皇帝。汉代在地方设立监察区,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直接听命于皇帝及皇帝属下的中央御史府。

——《从秦到明清监察制度的变迁》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定的制度有何消极作用?秦始皇实行的制度对后世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后颁布了什么命令?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材料三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统一采用什么治国思想?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监察体系的作用。
2020-04-1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初中课程中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限时检测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