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61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都是由于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某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 进行一次模拟实验,来研究汽车的动能大小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他们选用不同质量的钢球在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释放,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如图所示。所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钢球

质量m/克

高度h/厘米

木块移动距离s/厘米

A

10

5

10

B

20

5

20

C

30

5

30

D

10

10

40

E

10

15

90

(1)实验中,钢球的动能大小可以通过______来反映。
(2)比较钢球______的实验数据,可知钢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是: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可推断:货车超载与超速相比,潜在危害更大的是______   (选填“超载”或“超速”)。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 . 小华和小红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站在沙子上感觉比站在海水中烫。晚上他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小华认为,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于是他们各取海水和沙子样品,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小华和小红是在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______是否有关,烧杯中的海水和沙子应保持相同的______

(2)把酒精灯放在烧杯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两烧杯在相同的时间内______从而通过记录______来代替两杯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3 . 为了研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小明将一个小球从高空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记录了小球刚开始下落一段时间、落地前一段时间的运动过程, 分别如图(a)(b)所示。

(1)小明观察图(a)现象后,推断“小球从高空下落时,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请分析图(a)现象,小明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小明阅读课本后,得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常常是通过重力做功来实现的。他认为:“小球下落过程中,其动能改变的量等于其重力做的功”。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小明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写出简要分析∶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4 . 小宝同学完成如下自主探究的物理实验。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器材有:A.平面镜、B.三棱镜、C.玻璃板、D.凸透镜、E.光具座、F.光屏、G.两支相同的蜡烛、H.两支不同的蜡烛、L.刻度尺、J.弹簧测力计、K.计时器。
①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最主要选用的器材是______(选填序号);
②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该选用的器材是______(选填序号);
(2)接着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会流出,纸片也不会掉落。

③对此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接着他和其他同学一起探究圆柱体浸入水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情况。他们选用高度相同、底面积S不同的圆柱体A和B先后放入同一柱形容器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圆柱体逐步浸入水中,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圆柱体A(底面积SA实验序号h(米)F(牛)圆柱体B(底面积SB实验序号h(米)F(牛)
10.058570.0586
20.109080.1092
30.2010090.1598
40.30110100.35122
50.40118110.42126
60.60118120.50126
④小宝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7、8、9与10数据中F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______
⑤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与6或11与12的数据,发现小宝的结论存在问题,他们交流后认为这是由于物体浸没而造成的。分析表中数据,可确定物体A(或B)的高度范围为_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5 . 如图所示,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与视网膜间距是不变的,一般情况下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小明为了探究人眼成像原理,制作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注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改变凸透镜的厚度,来模拟眼睛中晶状体的焦距变化。在透镜的两侧摆放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中央能看到清晰的像。将蜡烛移至离透镜较近或较远位置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模糊了,他一边注入或抽出水,一边观察光屏上像直到最清晰为止。他在下表中记录了凸透镜的厚度情况和相关数据。

序号

凸透镜厚度情况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1

30.0

15.0

2

22.5

15.0

3


60.0

15.0

(1)分析比较上表序号1与2与3中“注水凸透镜”厚度情况与物距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凸透镜成清晰实像时,像距相同,_______________
(2)小明为弄清晶状体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查阅相关资料,资料表明:同种材料的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弯曲程度越大,透镜越厚,焦距越短。根据上述信息,试推理并分析人看远处物体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焦距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
(3)青少年近视时,其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大于正常眼睛且难以调节,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小明想进一步通过实验来弄清近视青少年患者在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清晰的像在视网膜前面还是后面。小明应如何设计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方案及判断清晰像位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6 . 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杨在一块轻纸片上固定两个绳套,用力传感器分别水平向左、向右拉纸片上的绳套,先使纸片静止,如图所示,将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的序号1中。接下来改变纸片两侧的拉力大小后,发现纸片突然向某一侧方向加速运动,将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的序号2中。最后小杨计算并记录了这两次数据的合力F大小,实验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F1(牛)

F2(牛)

F(牛)

1

11.4

11.4

0

2

14.0

15.6

(1)上述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能使得物体静止的同一直线的两个力___________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
(2)求序号2中F的大小与方向;_____
(3)小浦用一块重为0.4牛的木板替换纸片,用力传感器分别竖直向上、向下拉木板上的绳套,使木板静止,如下图所示,观察到两力传感器的示数不同,其中一个传感器的示数为12.0牛。求另一个传感器的示数可能的值。____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7 .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在支点两侧挂上质量不等钩码后,通过调节钩码的______,使得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中,用______测量盐水的体积。如图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过程,为了确定蜡烛A 的像的位置,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______。改变蜡烛A 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像大小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小张家新买了一个电子秤如图,他想利用这个电子秤测量牛奶的密度。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电子秤、玻璃杯、水、牛奶。实验前小张不明白秤上的“清零”键是什么功能,在查看了说明书后了解到,不管秤上是否放有物体,只要按下“清零”键,其示数就会变成0,之后再往秤上添加物品时,电子屏上只显示所添加物品的质量。请完成下列问题。

(1)“测定物质密度”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该实验需要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小张首先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开关”,并将“单位”调整为“g”,发现电子秤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电子秤的分度值为______g;
(3)下面是他的测量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A.往玻璃杯中装满水,读出电子秤的示数为m1
B.按下电子秤的“清零”键
C.将玻璃杯放在电子秤上
D.将玻璃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再往其中倒满牛奶,放在电子秤上,读出电子秤的示数为m2
(4)按正确实验顺序测量,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水的密度用ρ表示);
(5)通过多次实验,小张发现牛奶密度略有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9 . 物理活动课上,王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乒乓球为什么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为什么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三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薄壁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用电子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千克/米3)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一个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梅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10 . 小李同学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分别测出几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表一:塑料颗粒

表二:水

表三:酒精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

20

26.0

4

35

35.0

7

24

19.2

2

30

39.0

5

44

44.0

8

30

24.0

3

40

52.0

6

50

50.0

9

40

32.0

(1)小李同学分别选用塑料颗粒、水和酒精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物质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进一步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数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a)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表一(和表二和表三),还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a)与(b)的结论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