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20 道试题
1 . 小娟和小乐为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待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小娟和小乐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分别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①、②所示。

(1)在此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_____
(2)由图像分析:在实验中小娟所用水的质量_____小乐所用水的质量;
(3)若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则烧杯中水的沸点会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 .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用压强计和盛有水的容器进行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A图中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方向为______;比较A、C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______有关;
(2)用如图乙所示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用此容器进行的两次实验,情形如图丙的D、E所示由此可推断:a、b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b,a、c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c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3 . 在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明对某物质进行持续加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
物质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56
(1)该同学应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判断该物质开始熔化;
(2)在此实验中,吸收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在第4min至第8min的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师达中学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4 . 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甲、乙、丙三个烧瓶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食用油,温度计显示食用油的温度,每瓶食用油中都浸泡着一段电阻丝,中
(1)此实验控制变量是______;因变量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通过______来表示;通过实验可知,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量最大,则电流通过三段电阻丝产生热量最多的是______
(2)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的关系”,将烧瓶中的三段电阻丝并联后接入电路,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师达中学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5 . 小刚想利用量筒、小筒和水,测量一小块铁矿石的密度。请将小刚的验步骤补充完整: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小筒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读出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值 ,并记录;
(2)将待测铁矿石放入小筒中,使小筒仍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读出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值 ,并记录;
(3)_________,读出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值 ,并记录:
(4)利用已知量 和测量出的量表示铁矿石的密度 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师达中学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6 . 图甲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物电路。
(1)实验中,当R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15Ω时,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向左移动,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推测:当R的电阻为25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
(3)若电源电压为 4.5V,实验中 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30Ω,那么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______Ω。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师达中学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7 . 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 ___________kWh。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的液体(水或煤油),甲瓶中铜丝的电阻R₁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R₂大。

(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应在甲、乙两瓶中装入质量与初温相同的______(选填“水”或“煤油”)做实验,理由是______
(2)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的目的是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9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应调整光屏、凸透镜或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
(2)当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实像;生活中我们使用的______就是利用了该原理(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小明将自己的一个近视眼镜片放在图中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10 . 小昆在学习磁现象时看到老师用磁铁吸起一元硬币,知道了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又听爷爷称硬币为“镍币”。他想知道制作一元硬币的材料是否是纯“镍”,于是便设计了如下测量一元硬币密度的实验方案。(ρ=8.9×103kg/m³)

(1)小昆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小昆选用了10枚相同的硬币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硬币的质量时,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硬币的质量,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______
(3)改正错误后,测量时,在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由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转至右侧,此时小昆的下一步操作是(选填“A”、“B”或“C”)______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分度盘上的指针指到中央刻度线
B.取下最小的砝码,并向右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C.向右调节游码
(4)当横梁再次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10枚硬币的质量为______g,图丁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液面情况,放入10枚硬币后液面升高到38mL处,小昆所测一元硬币的密度是______kg/m³,他由此判断制作一元硬币的材料不是纯镍;
(5)与小昆同组的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硬币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桶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1;
②将硬币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V₁,如图2;
③将溢水杯中水倒掉,从水中取出硬币,如图3;
④将硬币放入小空桶,小空桶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V₂,如图4,若水的密度用ρ表示,则被测硬币的密度为______(用V₁、V₂、ρ表示)。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