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77 道试题
1 . 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通过丙实验的结论可知,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__________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今日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2 . 小闽通过如图的实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的问题:

(1)实验1:将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图甲),观察到木块被撞出了一段距离;
(2)实验2:将小球从斜面中间自由滚下(图乙),观察到木块被撞出的距离比实验1的距离_____(选填“短”“长”或“相等”),由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
(3)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__
(4)若将小球从一光滑斜槽轨道(OABO点自由滚下(图丙),依次经过 AB两点到达C点(忽略空气阻力),设 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为EAEB,则EA_____EB(选填“>”“=”或“<”),当小球从B点做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假设小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_____(选填以下选项)。
A.沿a轨迹运动
B.沿b轨迹运动
C.沿c轨迹运动
D.保持静止
今日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中考物理质检试卷(二)
实验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知道蜡柱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很快就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猜想蜡柱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可能与蜡柱的形状有关,探究如下:

(1)取底面积、高10cm的蜡柱,用天平测出蜡柱的质量,如图甲所示,为______g,计算出蜡柱的密度为______
(2)如图乙,在蜡柱上截取一段,将其头部做成流线型,测量其质量为3.6g。为得到等质量的圆柱型蜡柱,需在余下蜡柱上再截取一段______cm的蜡柱。
(3)将做好的蜡柱分别放入装满水的透明管中,从底部由静止释放,蜡柱的底端经过适当高度的A点时开始计时,每隔5s在管壁刻度尺上标记其位置。某次标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cm。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流线型蜡柱上升的速度______圆柱型蜡柱上升的速度。

(5)提出一个继续探究的其他相关问题: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
4 . “漏刻”是古代一种滴水计时的工具。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了一个漏刻,装置如图1,播水壶不断滴水,受水壶内由标尺与浮块组成的浮箭上升后,通过指针指向浮箭上标尺的刻度即可读取时间。

(1)测滴水量:播水壶装满水后,计划用烧杯接取滴水。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滴水的质量应选择以下方案中的______(填写序号)。
①先测空烧杯质量,接水后再测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②先测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倒去水后再测烧杯质量。
测得1min滴水的质量为80g,则1刻钟(15min)滴水的体积为______
(2)分析测算:圆筒形受水壶内部底面积,浮箭总重6N,长方体浮块的底面积、高3cm。受水壶内无水时,指针对应标尺的位置标记为“←开始滴水”。滴水后,当浮箭刚浮起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此时受水壶内的水面高度为______cm;
(3)标尺定标:图2的标尺上每一格表示1cm,请你在标尺上对应位置标出“←3刻钟”______
(4)成品试测:经检测,漏刻每1刻钟的实际时间均超出15min,发现随着播水壶内水量减少,滴水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为使滴水间隔时间相同,小组讨论后,将滴水壶装置改进成如图3所示,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
今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
5 .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射向平面镜的O点,改变入射光线多次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序号

入射光线相对法线的位置

反射光线相对法线的位置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4

60°

60°

(1)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______反射;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
②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3)光热电站利用追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塔用于发电。图2为上午某时刻的光路图,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推断,随着太阳的运动,追日镜应沿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使反射光线射向吸热塔。

今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
6 .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电源(恒为4V)、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电阻R)、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______端,起到______的作用。
(2)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经检查电表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排除故障,继续实验。
(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数据如表,其中第3次实验的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V。分析数据可得: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______。实验中所选的电阻阻值为______
序号电压U/V电流I/A
11.00.20
21.50.30
3
0.40
(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将电阻接入电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0.3A;将电阻更换为,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记录电流表示数;再将电阻更换为,发现无法完成实验。从本实验可行性与安全性考虑,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为______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
7 . 甲、乙两实验小组分别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测量的水均取自实验室自来水,且装水容器、电热器规格型号及工作状态完全相同。实验得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下。

(1)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
(2)0~4min,甲实验小组电热器供给的热量_______乙实验小组电热器供给的热量。
(3)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
(4)分析图像发现两组实验测得的沸点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5)小明发现乙组实验时水升温更快,认为乙组的水比热容较小。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价:_______(若认为正确,请说明依据;若认为不正确,请说明你认为的原因)。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中考三模物理质量检测试题
8 . 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实验次数/V/V/V
10.450.551.30
20.500.701.50
30.901.102.30
41.201.503.00
(1)实验中应选择规格______的小灯泡;
(2)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应该______
(3)测出两端的电压后,为了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想将电压表接A点的那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保持电压表接B点不动,请对该接法作出评价:______
(4)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右表中,发现“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总比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大”,造成这种结论的原因是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第一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化学试题-初中物理
9 . 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______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水的沸点是______℃。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______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
10 . 科技小组对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因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实验室找到一只可拆卸的电流表,进行了如下探究:

(1)打开外壳,内部结构如图所示,按规范将电流表接入电路,通电后线圈转动,带动指针偏转;撤去磁体再次通电,指针不动。这说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因是通电线圈在______中受力转动,这与______的工作原理相同(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2)若让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指针偏转方向会与(1)中的偏转方向______,因此使用电流表时不能把接线柱接反;
(3)同一量程,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据此猜想:通电线圈受力的大小可能与______有关。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中考三模物理质量检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