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谭国伦的《另一种远方》,完成小题。

我十多岁时随父亲下地刈麦,汗流浃背的父亲弓着腰,不停地往前移动。镰刀如月牙一样闪亮,执在他粗糙的手里,他就像大地的理发师,麦茬齐刷刷地甩出来,展露出大地的精气神。割麦子靠的是熟练,捆麦子靠的则是技巧。我感觉父亲是在变魔术,让人眼花缭乱。

②“这就行了?我持怀疑的态度。

③“你提溜到日南,也坏不了呀!父亲信心满满地说。他边说边将麦子拎起来摔了两下,那麦腰纹丝不动,看来捆得非常瓷实。

④“爸,日南有多远?我好奇地问这个刚熟悉起来的继父。

⑤“你想它多远就是多远。父亲笑起来时,枣红色的脸上,带着憨样。

⑥“是山东日照南边,还是日本南边?

⑦“那才多远?在小学还没有毕业的父亲眼里,日照、日本都不算远,好像走几步就可以到达。日南是超出人想象的远,他捆扎的麦子结实无比,如同钢打铁铸。那是我第一次从父亲的嘴里听到日南这个词。

父亲三十七岁还打光棍,他照顾了一个鳏居老汉十几年,每天给老汉挑水、扫院子、劈柴,做完这些才下地。老光棍经常感叹这么善良的年轻人,为什么遇不到善良的女人?

后来,父亲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了母亲和我以及弟弟妹妹。那个鳏居老汉说善良的父亲有不怕晚的现成饭。

父亲送我上学了,村小学的校长特地找到家里,说我聪明好学。父亲说:好好上学,要有个日南的志向,干大事,你上到日南去,我这个继父老子也供你。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有无限的光亮。远不像我现在对儿子说:你小子有本事考到火星上去,你老爹头拱地也供你。

日南,成为父亲心中的宇宙,也成为他生活的方向和目的地,他用自己的脚丈量着心中的远方。那几年,日子不管多艰难,父亲总是不辞辛苦地劳作,每次下地后,那个又大又笨重的自行车后面都要拖载回山一样高的柴草。以前,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平添四张嘴,日子一下就艰难了许多,不过在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好像日南以后,日子就会好起来。别人说他一下连老婆孩子都有了,捡了很大的便宜,他也不在意。我们仨兄妹还算听话,父亲总是笑呵呵的,很是开心满足。

高大的父亲似乎要顶破天,有他在,我就无忧无虑,学习时紧时松,大学终归没考上。父亲一脸严肃不停地审视着我,怎么会没考上呢?最终一声叹息,代表了他比我还难过,荣光不在,他日南的心愿一下子坠落到脚下的土坷垃里。

母亲让我这个不识稼穑的儿子去当兵,父亲好像看到另外的希望,心愿里有了另一个日南。兵车带我走的那一天,相处了九年的父子即将分别,他红着眼睛说:远在心中,近在脚下。咱们是农村孩子,到了部队踏踏实实地干,不要把那些日南没有用的。我没有听懂他这个日南的意思,流着泪水赶紧点头。后来我回想这个日南、就是空旷、不实际的意思。

有一天,我翻阅部队机关图书室的(大百科全书),竟然还真查出了日南一词。书中对日南做了解释:日南是中国古代一个郡的名字,其范围在今越南中部地区,辖境位于越南横山以南。这一查阅,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日南还是两汉以前的流放之地。看来日南在古人眼里并不陌生,在他们心中,那里不仅遥远,而且蛮荒、艰苦。

我沉思良久,日南虽远,却又很亲很近。小学文化的父亲也会知道这些?我不得而知。

几年后,父亲因为患病去世,才五十三岁,他的脚步是如此急迫。如今我的岁数已经超越了父亲,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的成就和理想距离父亲心中的日南还有多远。日南一词总在我耳边轻声响起,带给我心中一阵阵的痛,遗憾他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爱他。

(选自《读者》2023年22期,有删改)

(1)文中写了多个与“日南”有关的事情,请参照示例,再概括两件事情。
【示例】
事件一:随父亲下地割麦,他以“日南”向“我”证明自己捆的麦子很瓷实。
事件二:上小学时,父亲鼓励“我”好好读书,并承诺要供我上到“日南”去。
我概括的事件:①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至少写三点)
(3)作者之所以念念不忘于父亲的“日南”之说,是因为读懂了父爱情深。文中作者的回忆是满含深情的。请结合全文,体会最后一段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2024-05-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多巴胺

①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一词火遍全网,什么是“多巴胺穿搭”呢?该词来源于时尚心理学家道恩·卡伦出版的作品《穿出最好的人生》,可以理解为表达个人的时尚风格的一种衣着搭配,当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并搭配成功时,会促进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从而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②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分布在大脑的不同区域,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信号。简单地讲,当某一样物品或者某一件事情反馈到大脑,被大脑识别为“喜欢”,这时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你更喜欢这个物品或者更加期待这件事情的结果;反之,如果识别为“厌恶”,则无法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会让你难以喜爱这个物品或者难以展开行动,导致事情拖延完成甚至无法完成。

③多巴胺不仅在调节情绪和情感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它能帮助人体调节肌肉活动和协调运动,如多巴胺缺乏就会导致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它可以缓解药物成瘾,生活中有些人服用阿片可卡因以及安非他命等物质会造成神经损伤,会出现药物成瘾,因为该类药物可阻止多巴胺的转运,抑制多巴胺的释放,这时补充一些多巴胺就能让身体对这些药物的依赖性减少。多巴胺还能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适当的多巴胺水平有助于加强记忆的形成和存储,并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它还可以放慢脑老化速度,人类大脑功能减退,与体内多巴胺功能的下降有直接关系,研究显示在进入中老年以后,适当为身体补充一些多巴胺,能放慢大脑老化速度。多巴胺在临床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④那么如何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呢?我们可通过自然的方法来增加大脑的多巴胺。如适当运动、保持睡眠充足、合理饮食、听音乐等方式。

⑤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改善我们情绪状态。不过,如果运动固定不变,也容易造成多巴胺疲劳,导致减少刺激分泌,所以在运动期间适当地做些改变,或增加一些趣味活动,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⑥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当睡眠不足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从而影响多巴胺的分泌,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利于多巴胺的生成,保持心情愉悦,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

⑦多巴胺的合成以酪氨酸为原材料,多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鱼类、肉类、蛋类、谷物、奶制品、豆类等高蛋白食物,可促进多巴胺的合成与分泌。

⑧听喜爱的音乐可以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研究发现,当人们听优美的音乐时,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可显著增加,伴随着轻松愉悦的感受。

⑨虽然多巴胺对维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过度激活多巴胺,还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度兴奋引发的失眠等,甚至还会引发成瘾行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嗜睡症等。

⑩总之,只有适量多巴胺的产生和转运,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和自我愉悦。维持恰当的多巴胺浓度,让我们控制多巴胺,而不是被多巴胺所控制,成为“多巴胺达人”,才能拥有健康自如的生活状态。

(1)下面是小雯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梳理图,请你补全空缺处的内容。

(2)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对话内容。
【链接】

当动物感到开心的时候,通常会舔嘴唇,比如很饿的时候吃到特别好吃的东西,或者很渴的时候终于喝到了水。这个舔嘴唇现象在老鼠、猩猩和人类小婴儿中都有。科学家用神经毒素损毁了小老鼠的多巴胺分泌中枢,想看看它们对美味的食物还有没有愉快的舔嘴唇反应。结果出乎他们意料,小老鼠在没有了多巴胺分泌之后,不再主动寻找食物,但是当它们看到好吃的东西喂到眼前,还是会舔嘴唇表示开心。

小丽:多巴胺能直接产生快乐,人身体内的这种物质越多越好。运动能产生多巴胺,我会一直坚持跑步的。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丽:看来我对“多巴胺”还是不太了解,谢谢你的各种提醒,接下来我也要上网学习学习了。
2024-05-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班级开展“演绎经典·悦享古韵”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挥毫落笔书古意】小伟分享了自己搜集到的一幅书法作品。请你结合【知识小贴士】,将小伟的发言补充完整。


小伟;这幅书法作品以 __________(填字体名称)形式将《观沧海》书写出来,与诗人 __________ 的豪情壮志很协调,使得书写内容与书法风格协调统一,相得益彰。
(2)【着眼画意传诗情】小丽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画了一幅画,她想通过色彩表达自己对“风烟望五津”一句中诗人情感的理解。下面两种可选颜色,你建议她选哪种?请说明理由。
【供选颜色】
A.灰色      B.橙色
我建议画“风烟”时选用______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编剧本演美文】下面是同学根据《桃花源记》改编的课本剧片段,请根据“课本剧改写小提示”,对其中任一处通过想象补加的内容做分析。
提示:用“我认为想象合理的地方是……,理由……”的形式完成任务。
       老人(村长)拱手而言:“先生,既然此间安好,何不多住几日?”
       渔人回礼道:“多谢美意!我来此境只是意外,数日不归,家人定会忧惧不安,妻儿老小估计已忍饥挨饿了。我虽向往此间的太平,但终不敢久留。”
       老者说:“也罢!也罢!先生今当远行,有句话望能牢记:村人在此安享太平多年,恐有外人打破此间之安稳,望勿与人道及桃花源之事!”
       渔人道:“晚辈记住了。就此别过!”
       众人拱手道别,渔人转身回望桃花源,满眼留恋与不舍……渔人渐行渐远,老者又大声道:“此间事不值得言说,不值得言说啊!”   

课本剧改写小提示: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想象来丰富原文内容是“再创作”的一种策略,“合理”的意思是以原作为基础,不背离原文随意发挥。     


2024-05-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那些身披战衣的英雄们替我们负重前行。

地图

耿永红

老将军粗糙的手轻轻摩挲着一幅作战地图,眼神凝重严肃,仿佛看透了万水千山。是的,他又一次盯着那个老地方,讲了起来。

那是个冬天,真冷啊!麻花岭,第5号阵地,战友们趴在战壕里,一动不动,个个冻得成了冰的一部分,雪的一部分,土地的一部分,全身僵冷,弹尽粮绝,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敌人随时会再次攻打上来,而他们团接到的任务是,一定要等主力部队全部撤完,才可以撤出阵地。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团长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人在,阵地在!

说到这里,老将军停顿了一下。面前两个儿子认真听着,老伴也在认真听着。那些炮弹轰响,喊杀声分明还响在他的耳边,战友们的面孔,一双双眼睛,分明还在他的眼前浮现。

团里接到通知,再坚守最后半天就可以撤退了。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冲锋后,战士们已经筋疲力尽,肚中无粮,身上无棉。阵地上一片静寂,静寂得可怕。这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同志们,我给大家吹个笛子吧!听声音同志们知道是团里那个一向活跃的通讯员小猴子,这家伙活泼灵动,多才多艺,是团里的文艺骨干。这次因为上一次战斗打得惨烈,团里严重减员,他向团长强烈要求上战场,团长被缠得没办法,拗不过他,便被派到了这次任务中来。阵地上气氛压抑得很,正需要缓解一下大家紧张的情绪,同志们自然是乐意的,于是他的笛声便在阵地响起,那是一首《渔光曲》,舒缓优美,波浪涌动,鱼儿跳跃,同志们陶醉在他的笛声中,一时忘却了眼前的血雨腥风。

打仗恁危险,他还敢吹笛子啊!小儿子问道。是的,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敌人再次发起疯狂攻击。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下来,勉强打退了敌人,同志们撤出了阵地,但整个团的战士已然所剩无几。小猴子也倒在了血泊中。那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伙子啊,他还是一个孩子!老将军说着,眼泪淌在了脸颊上。两个儿子不说话,老伴也不说话,屋里陷入长久的沉寂。老将军轻轻抚摸着那张地图,那些白雪、弹坑、沟壑、枯树、优美动人的笛声及战士们的呐喊声,分明就在他的眼前。老将军的泪滴在地图上,那些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仿佛都在他眼前重现了一遍。

⑦20年之后,老将军还在讲着这个故事,只是听故事的人变成了小孙子小孙女。两个孩子睁着懵懂无知的眼睛,好奇地听爷爷讲着那些过去的故事。老将军轻轻抚摸着那幅作战地图,多年来,那些地方早已印在了他的心里,麻花岭,第5号阵地,小猴子,那首名叫《渔光曲》的曲子,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孙子孙女听着听着,新鲜劲儿过去便厌烦了,吵着闹着要阿姨带他们出门玩儿。老将军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沙发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直到一阵困意袭来,他睡着了。梦里,小猴子在专心地吹笛子,阳光照映在他青春的脸上,那是一张多年轻多俊朗的脸呀,可惜在他19岁那年,生命就画上了句号。

老将军最后一次讲这个故事,是在一个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展出了一根笛子﹣﹣那便是小猴子留下的遗物。馆长听说了他的故事,便请他给参观博物馆的大学生讲讲当年那场麻花岭战役中,跟这个笛子有关的小猴子的故事。他抚摸一下笛子,打开地图,凝望着,沉思良久,才开始了缓慢的讲解,大学生们专注地听着——他们的年龄和小猴子的差不多,都是十八九岁的模样。

故事讲完了,馆长扶着老将军出去。馆长道,老将军,您的眼睛失明多年了,可这地图上的人和事,都已经烙在你心里了,这地图都成了你心里的活地图了。老将军道,是啊,小猴子这么多年一直都活在我心里的,还是他19岁的样子。那时候,他可是我的小通讯员,要不是牺牲了,没准儿现在能够成为艺术家呢。馆长道,是啊,这样的故事该让孩子们一代一代传下去,小猴子他们牺牲得多么伟大啊!老将军道,对,那场仗是很惨烈,全团千余人最后只活下来几十个人。而我这眼睛,就是在那场战役中受伤的,没想到老了老了什么也看不见了。馆长道,老将军,希望后人都能明白您的良苦用心吧!

那张地图,据说后来陪着老将军的遗体下葬了。可是很多人都在传说着老将军和这张地图的故事,而且麻花岭战役的很多细节,都逐渐被许多人所熟知了,譬如那个冬天,冷得要命,小猴子给战士们吹笛子,是那首《渔光曲》——这首曲子在那场战役中,曾经送走了很多年轻战士;譬如老将军的失明,再譬如老将军对着地图讲麻花岭战役的神情,都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着,似乎这将是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

读完这篇美文后,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1)博雅组的同学针对文章的事件和人物形象展开讨论,请你依据提示理清情节,完成事件的补充和人物形象的概括。

②20年后,老将军为孙子孙女讲述麻花岭战役的故事。
④老将军去世,地图伴随其下葬,但麻花岭战役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

人物

形象

老将军:

小猴子:


(2)启智小组针对文章第⑦段写老将军的小孙子小孙女厌烦了麻花岭的战斗故事,这一情节进行讨论,有人认为应该保留,有人则认为应该删去。请把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写下来。(不少于50字)
(3)润心小组从不同角度赏读了本文,请你结合具体内容从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结构巧安排。◆细节传真情。◆铭记是最好的缅怀。
2024-05-1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5 . 北山阳,有崖谷豁洞之胜。盖天然疏凿,以遗来者,而人不之争。我公悬车之三年,探得其最。连冈叠磴,中断夹斗,为其拱跱,如状如意;翠竹茂树,萦环森罗,为其缘饰,如绩如织。泉出山腹,酿而为池,酾而为派,带于竹树葱笼之间。池可行舟,派能流响。果园蔬圃,用以为溉。其馀与水合于山下。临玩之美,耳潺潺,目磷磷,不俟漱浥而烦襟如洗。

(选自《新安谷记》,有删减)

【注释】①悬车:指辞官居家。②磴(dèng):石级。③跱(zhi):耸立。④酾(shi):疏导,分流。
1.请你根据提示,解释下列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词句方法提示解释
来者查阅词典法:①丢失;②遗漏;③抛弃;④遗留、剩下⑤招致;⑥给予,馈赠。写序号
玩之美词语助记法:背山临水

2.班级开展“古代理想生活地点”评选活动,你打算推荐文中的北山,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为其写一则推荐语。(不少于60字)
示例:同学们好!我推荐的“古代理想生活地点”是桃花源。桃花源风景优美,此处有桑树竹林,令人心旷神怡;道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相互听到,老人与小孩都安逸闲适,各得其乐,是大同社会的生动写照。
2024-05-1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
6 . 诵读会上,同学们对现代诗歌《敬畏长征》进行了深情朗诵,大家都感叹长征精神的伟大,表示深受其鼓舞,并纷纷在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得。请将你的心得也写在留言板上。

敬畏长征(节选)

小时候,

长征在一台黑白电视机里。

《万水千山》的波澜壮阔,

唤起了我对红军战士的五体投地。

长大后,

长征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恶劣的环境之下迸发勇敢和斗志,

死神的狰狞面前展露镇定和自若。

迷茫时长征给我指引,

不平时长征给我抚慰,

懦弱时长征给我力量。

无论到何时,

长征的壮举都光辉灿烂,

长征的精神都惊天动地。

因为长征就像是一坛陈酿,

弥久弥醇,

弥久弥新。

小鑫的心得: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时所迸发的勇敢坚毅,激励我不畏困难,努力前行。
你的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7 . 王昌龄(? —约 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一生浮沉官场,郁郁不得志,最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虽于政治领域没有多大建树,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创作了大量反映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思念故乡的边塞诗作,其中尤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

活动开始,第一小组的同学带来了文化名人王昌龄的一组资料。请参考示例,写下你的感言。
示例:你,虽然有生之年仕途不顺,但是怀有一颗建功立业之心,奏响盛唐七绝诗坛最强音!
感言:
2024-05-0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楼道里的花香

刘云利

①邻里关系是一种微妙的关系,处理好了犹如亲人,处理不好犹如仇人,如何把握这个度,颇有几分学问。我居住的单元楼便是如此,因为楼房建成已近三十年,物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楼道卫生没人清扫。

②记得多年前,二楼和三楼的邻居便水火不容。三楼邻居总是抱怨楼道不干净,但又不想自己清扫,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就会从门口倒一盆清水下去,这样三楼的垃圾便顺流而下。垃圾一直流到单元门口,时间久了就会积压成堆,星罗棋布般分散着,既不美观,也不卫生,但谁都不愿意主动清扫。

③三楼邻居总是如法炮制,二楼邻居逢人便说:三楼邻居真是太不像话了,自私自利,只顾自家门前干净,不顾他人感受。当然,三楼邻居也不甘示弱地说:我倒水碍你家何事了,水流到你家了吗?真是多管闲事。

④两家大吵了一架,互不相让,不欢而散。自此之后,这两家人见到其他邻居都会相互埋怨对方的不是。

⑤一年前,一对年轻夫妇搬到了四楼居住,这对夫妇在菜市场卖菜,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而且,两个人都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女人见到每个邻居,不管认识与否都会微笑点头,男人搬运东西总是轻拿轻放,从来不会制造噪音。有时,男人看到楼道内有人在搬运东西,便会主动搭手相助。

⑥一天,二楼邻居和三楼邻居的战争又开始了,一个照倒不误,一个喋喋不休。这不和谐的一幕恰巧被四楼的男人看到。面对这种情况,男人并没有指责或偏袒任何一方,大致了解情况后便转身离开了。

⑦令人惊讶的是,从此以后楼道内的卫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烟头、果皮、碎纸等垃圾不翼而飞,整个楼道焕然一新。我揣摩着事情有些蹊跷,就想探个究竟。果不其然,在某天的凌晨5点多,我从门镜里看到四楼的男人正压低着声音,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清扫垃圾。

⑧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邻居们,大家都为四楼的男人点赞,称赞他大公无私。从此,我们的单元楼内干净整洁,和其他楼道比起来,俨然是一道风景。

⑨男人的行为感染了其他人。首先行动起来的是二楼邻居,她把自己养了多年的三盆绿萝搬到楼道内一字排开,嫩芽微黄,花叶繁盛,绿意盎然。三楼邻居不甘落后,把珍藏多年的栀子花也搬了出来,正值栀子花开,楼道内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其他邻居们纷纷效仿,连我不爱养花的妻子,也买了一盆水仙放在了楼道内。

⑩从一楼到六楼,各种花摆满了楼道,有的绿意盎然,有的芳香四溢,有的姹紫嫣红,有的洁白如雪……四楼的男人见花放在地上不雅观,便焊接了六个花架放在了各家门口。邻居们羡慕地称赞四楼的女人嫁了一个好男人,女人羞涩地说:他就是闲不住,以前在工地做过电焊工,这些都是小事。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此情此景,令我有些莫名的感动。记得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我幡然领悟到,邻里之间的冷漠与隔阂,看似冰冷无情,其实只要对生活充满热情,我们就会迎来一片明媚的阳光。

(选自《莫愁·时代人物》2023年第8期,有删改)

美文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赏读《楼道里的花香》。
(1)初读·学贵有疑:下面是自主探究中同学提出的问题,请把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写下来。(50字左右)
文章开头中写:“我居住的单元楼便是如此,因为楼房建成已近三十年,物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楼道卫生没人清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精读·学贵有法: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进行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花香见证邻里情。
小人物身上拥有大品格。
▲文章写法巧妙有序。
2024-05-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空生妙有

彭晃

①我陪文友拜访一位画家。文友吟出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香茗候知音后,画家感觉不错,当即挥毫。他先在右边画了一把壶,又在壶嘴画了一缕青烟,然后题诗其上。

②文友惊问:好了?

③“好了。

④“山呢?房呢?明月呢?

⑤“不需要!画家道。

⑥文友迟迟疑疑地把画拿回去装裱,越看越觉得出乎意料的好。她打电话给画家,画家这才告诉她,国画山水讲求虚实相生,虚是留白、放弃,有了大片的白,才能给人想象空间。

⑦仔细想来,___________。

⑧一位懂乐器的老师说,不论金石丝竹,还是匏土革木,会发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它们中空。有了空,才有了空气的振动,有振动才能发声。

⑨空谷幽兰,白云出岫,雾起山峦,雪掩大地,月照花林,汀上白沙,这些景致之所以美,是因为虚空。

⑩我迷恋一个词:空生妙有。它所体现的辩证思想,发人深思。原来世间无限的与数不清的,竟生于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4年第1期,有删改)

1.结合语境,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过渡句。
2.你从上面的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2024-05-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吕梁市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0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报摊

①母亲下岗后就在小城的西华街摆了一个小小的报摊。收入不高,也还将就。最近里设了许多报刊亭,报摊的生意也就急速下降,原来一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块钱,现在一个月只能赚到百来块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

②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③最近城里设了好多报刊亭,报摊的生意也就急速下降,原来一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块钱,现在一个月只有百八十元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④那天晚上,我又对母亲说:“妈,我看你那报摊不要摆了,赚不了多少钱,一天还要守十几个小时,没意思!”母亲说:“钱是赚不到,可还是得摆下去!”我说:“为什么还得摆下去呢?”母亲说:“杨老师你认识吧?”我说:“认识,认识,他以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呢!”母亲说:“他是我报摊的常客,他天天都要拄着拐杖来买我的报纸,我要是不摆了,他就买不到报纸了!”我感到奇怪,问:“他怎么会买不到报纸呢?现在城里到处都是报刊亭了,什么报纸都卖!”母亲说:“这我知道,可杨老师要买的《中国文化报》别处就没有,全城就只有我这儿才有。我要是不摆报摊了,他到哪里买去?再说,他拄着拐杖出来买报纸多辛苦,要是到别处去买,就得走更远的路了!万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那还了得!”哦,原来母亲还要摆报摊是为了方便杨老师买报纸,是为了让杨老师买到《中国文化报》.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我知道我劝不了她,就不再劝了。母亲说:“最近杨老师没来买报纸了,每次都是他的孙子来给他买报纸,不知道他怎么了?是不是不能走路了?”母亲倒是挺关心杨老师的,毕竟人家是跟母亲买了好几年报纸的老主顾呀!

⑤有一天,我在街上碰到杨老师的儿子小杨,我便问他:“你爸还好吧?最近他没到我妈的报摊买报纸了!”小杨说:“唉,我爸他走了……”我一惊:“走了是啥意思?”

⑥小杨低声说:“去世了……一个多月了,他是出来买报纸下楼时摔死的!”我更吃惊了,说:“可是你每天替你爸来我妈这儿买报纸呀?……”小杨说道:“那是我爸临终时交代的,他说你妈摆个报摊不容易,赚不了多少钱,要让我们一直去买她的报纸。他还说《中国文化报》他要是不买,就没人买,你妈就卖不出去……”

⑦我说:“杨老师真是个好人……”

⑧小杨说:“是,他真的很善良。其实,我爸早在半年前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

⑨半天——我没说出一个字。

⑩两个善良的人,两个近乎愚蠢的人,要是他们不再坚持,不再善良,他们就都能解脱了,杨老师他也就不会摔死。

⑪我回家把杨老师已经去世一个多月,并在半年前就看不清东西的消息告诉母亲。

⑫母亲很悲伤,说:“是我害了他。”

⑬整整一天,母亲都在悲伤、沉默。

⑭我说:“你别摆摊了吧。”

⑮母亲沉默。

⑯第二天,母亲又摆她的报摊。

(节选自《让你感动的300篇小小说》,有删改)

在小说荐读课上,老师推荐了《母亲的报摊》一文。请完成相应题目。
(1)文章修改对写作有重要意义。下面是选文第一段的原稿和修改稿。请比较两稿画线部分内容,找出原稿两个不妥之处,并说明修改的原因。

原稿:母亲下岗后就在小城的西华街摆了一个小小的报摊。原来一个月还能赚到四五百块钱,可是最近城里设了十几个报刊亭,报摊的生意极速变差,一个月只能赚到百来块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修改稿:母亲下岗后就在小城的西华街摆了一个小小的报摊。收入不高,也还将就。最近城里设了许多报刊亭,报摊的生意急速变差,原来一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块钱,现在一个月只能赚到百来块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2)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母亲的报摊》这篇小说作了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①小说中对比手法很突出。②两个善良的人,两代守护的心。
2024-04-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兴县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