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小杨生煎的成功秘诀

油一浇,水一泼,“吱啦”一声响,再一抬头,嗬哟,门前已经排起长队了。只见个头大,面皮薄,底板脆,馅料足的小杨生煎出锅了,一口咬下,热乎乎的肉卤喷涌而出。从上海吴江路起步,小杨生煎的传奇已经延续了近三十年,并将继续延续下去,这离不开它的出品人杨利朋女士。

小杨19岁跟外公学艺,勤奋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做馄饨、锅贴、糕团、八宝饭、各式浇头面等,生煎做得最拿手。

小杨吃得起苦,人家做小吃生意,一般是上午、中午两个市头,她却要从早上6点半做到晚上10点。凭借着诚信经营,小杨生煎从最初4.4平方米的街头档口到如今门店林立,获得行业与社会的高度肯定。

在加速扩张的同时,小杨     人才,       管理团队、研发团队和品牌运营团队,不久就      了大虾生煎、小龙虾生煎、墨鱼仔生煎、蟹粉生煎等。研发团队中的青年人也会突发奇想,从蔬果中萃取天然色素,使生煎穿上多彩的外衣。小杨生煎的成功秘诀除了她技艺高超、勤奋好学外,还有她的能吃苦、讲诚信、懂创新,这体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成为海派文化的生动诠释。

(选自《上海老味道续集》,有删改)

1.恰当的词语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准确条理,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章的横线处。
备选词语:A.组建B.推出C.引进
2.小杨生煎的故事发人深省。阅读上文你获得最深的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三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下面诗歌是班级同学朗诵的《黄河之魂在山西》,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请参考下面示例,写下你的感言。

在中华土地,

有两位巨人在北中国大地上疾步行进。

一位从东海岸出发,

一位从大西北出发,

在不同空间相向而行,

透迤挺进。

终于在山西偏关县老牛湾,

他们有了一个华丽的交汇,

长揖相会、友好握手,

碰撞出耀眼的文明火花。

站在长城与黄河的交汇点上,

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擦动心旌的“中国符号”,

恍若置身于中华文明的起点上,

熟悉而亲切,

激动而惊异,

沧桑而感慨,

壮阔而震撼。

(选自《黄河之魂在山西》,有删改)

示例:滔滔黄河,铮铮长城,挽臂而行,是威严与慈爱的完美融合。
感言: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三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3 .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

在云冈大佛的琉璃双眸下,目睹北魏工匠的一钎一斧;

在城墙班驳的平遥古城,感受晋商汇通天下的卓越功绩;

                                                       

这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翻开这一本记录了历史的书籍。

1.东方甄选山西行凭借逻辑清晰、文采斐然的文案,为古典而安静的山西增加了一波知名度。小新在做摘抄时,遇到了一点困难,请你帮帮他。
(1)请你帮他为下面加点的字加注拼音。

________

(2)请你帮他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班驳”应改为: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语境,在材料中画横线处写下你对山西地标建筑的推荐。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三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山西博物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时间表。初二学生小明来电想要参加“马赛克的前世今生”主题活动,作为博物院的志愿者,请你向小明介绍参加活动的注意事项。(80字左右)

“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教育活动时间表

活动日期活动时间活动名称集合地点参与人群参与人数
4月29日9:30—11:30遇“剪"萌兽

山西博物院东北角楼教育空间8~14岁亲子家庭(每组家庭限儿童与一名家长参与)每场限20组家庭

4月30日风仪乌尊糖画献彩每场限20纽家庭
5月1日“玉”见匠心—良渚五器切割工艺体验活动

8~14岁青少年每场限15人
5月2日“玉"见匠心一良潜玉器纹饰雕刘体验活动

5月3日马赛克的前世今生一珍珠母贝馕嵌画制作体验
温馨提示:
1.活动恰逢节假日期间,观众人数较多,为避免因长时间排队而耽误参加活动,请您提前安排好出行时间。
2.5月1日、2日、3日的活动签到之后会进入主馆展厅区域,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由工作人员统一带队入馆,家长如有入馆需求,请提前预约山西博物院门票,由东门入口处排队安检入场。
3.活动须提前15分钟入场签到,活动开始前5分钟截止签到,未签到者视为放弃活动名额,其他参与者可现场进行补报,活动开始后禁止入场。
2024-05-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

5 . 张伟,字仲业,小名翠螭,太原中都人也。伟学通诸经讲授乡里受业者常数百人。儒谨泛纳勤于教训,虽有顽固不晓,问至数十,伟告喻殷勤,曾无愠色。常依附经典,教以孝悌,门人感其仁化,事之如父。性恬平,不以夷崄易操,清雅笃慎,非法不言。世祖时,与高允等俱被辟命,拜中书博士。

(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有删改)

【注释】①崄(xian):同“险”,危险。②世祖:指魏文帝曹丕。
1.一词多义是古代汉语常见现象。下面的知识卡片是“易”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常见义项,请你为“不以夷崄易操”中的“易”选择恰当的义项。

2.张伟教学时,门人弟子为何“感其仁化,事之如父”?阅读文章,分析其原因。
2024-05-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消失的冰川】

全世界的人类正在面临冰川消失的危机,而大多数人对此还茫然无知。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可知,世界上的冰川萎缩和消失的速度比科学家想象的要快,按照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预计到21世纪末,其中三分之二将消失。

《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全面检查了全球215000个陆地冰川(不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盖上的冰川)。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最坏情况下,到2100年,世界上83%的冰川可能会消失,这将使海平面上升166毫米。

目前,格陵兰冰盖的消失速度是2003年的四倍。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的程度和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海平面上升的程度。如果格陵兰岛的所有冰层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米。

【可怕的后果】

冰川的消失不仅仅只是海平面的上升,人类还会失去从阿拉斯加到阿尔卑斯山、珠穆朗玛峰的标志性冰雪覆盖景观。

冰川融化加剧了海平面上升,这反过来又增加了海岸侵蚀并加剧了风暴潮,因为空气和海洋温度变暖会产生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沿海风暴,如飓风和台风。

随着海冰和冰川融化,海洋变暖,洋流将扰乱全球生态。首当其冲的是渔业,温暖的水域改变了鱼类产卵的地点和时间。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还包括对珊瑚礁的破坏和海洋食物链的重塑。

冰川融化还会导致更多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如洪水、干旱、风暴、台风等,沿海地区并继续面临上百亿元的灾害损失。

冰川融化也会影响淡水资源的供应,加剧水资源的紧缺和不平等。

此外,动植物的生存也受到巨大威胁,如海象这样的野生动物正在失去家园,北极熊在陆地上呆的时间越来越多,在自然环境按原来的方式越来越难找到食物了。一些高山植物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失去适应性,而一些低地植物会因为水资源减少而受到干旱的威胁。

【悲剧的原因】

冰川消失的速度取决于地球变暖的程度,以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数量。自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冰川都在迅速融化。人类活动是这一现象的根源。具体来说,自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使全球温度升高,结果导致了冰川迅速融化、退缩。

【应对的措施】

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好《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厚植亚太增长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②2024年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抢抓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等重大机遇……努力在助力美丽山西建设和担当节能环保主业重担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邢六斤2024年2月《奋力谱写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低碳生活就在身边,我们能做的有很多。比如,采购家电时,优先购买低能耗的型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节约每一张纸的好习惯;短途出行时不开私家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厉行节约,不搞铺张浪费,适量点餐,不留剩菜……这些生活习惯并不难养成。真正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在微小处减排,绿色化才能真正化为群众的具体行动、化为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江德斌《全国低碳日,我们能为低碳做些什么?》

在以“倡导低碳生活,我们一起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绿风”小组搜集了以上材料分享给大家。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
【任务一】
(1)请根据材料补充下列思维导图空缺的内容。

【任务二】
(2)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段对话,请你结合材料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惠:这些说明性材料读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小溪:是啊,这得益于作者说明方法的巧妙使用。你看【消失的冰川】中“目前,格陵兰冰盖的消失速度是2003年的四倍”一句,①______(填写句中所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灵:我觉得这些说明性材料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语言的实事求是,并没有为了博噱头而进行夸张。如【可怕的后果】中“一些高山植物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失去适应性”的“一些”必不可少,因为②______
【任务三】
(3)活动后,请你结合材料,围绕活动主题,写一段总结发言。(不少于100字)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咬春

王倩

我姥姥是一个无比热爱春天的人。

隆冬大雪封门的时候,姥姥会天天翻那个小小的日历本子,看看哪一天打春,哪一天雨水,哪一天惊蛰。小时候,我不懂这些节气的名称,我也曾问过姥姥,为什么要春、春呢?春,不会疼吗?姥姥说,打春就是立春,打春的可不是挨打的,是打起精神的。至于嘛,姥姥说,那是芒神愿意把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呀。我知道芒神就是春神,但我还想知道芒神长什么模样。姥姥只告诉我,芒神肯定是带着光圈的、漂亮的、会飞的、温暖的、笑眯眯的。

我的姥姥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呀!她是个结实又利索的老太太,她总是扎着青布围裙,脸上带着微笑,不知疲倦地收拾这整理那的,尤其是在每一年春回大地的时候,她总是显得格外有精气神。

姥姥总是念叨着春打六九头,来年吃喝不用愁。整个冬天,我们的饭桌都是那么没有生气,除了大白菜,还是大白菜,而大白菜被吃完的时候,就只有咸菜了。

但是,春天来了,可就不一样了!

好日子就是从立春那天开始的。姥姥总是早早就在她的小日历上圈出打春的时辰。不知怎么,印象中,小时候立春的时辰,总是会在晚上。姥姥提前几天便会一遍遍地叮嘱家人,打春是决不能躺在炕上的,否则新的一年就会懒惰,一事无成!因此,即使是三更半夜,我们全家都要穿戴整齐,穿鞋下炕,恭敬地等着春神的到来。

我问姥姥,芒神在哪儿呢,我怎么没有看见呀?姥姥说屋后干枯的大树看见了,院子里鸡窝里的鸡看见了,村北冰封的大河看见了。我瞪着无知的眼睛看向那黑暗之中,小小的心里升腾起一种奇妙的心情。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地降临,我们身边的事物正在无声无息地改变。

每当这时,姥姥就会把早就准备好的萝卜捧出来,这是立春日咬春时最重要的嘉宾。那是姥姥在上一个秋天珍藏起来的最好的萝卜。姥姥把萝卜切成小块,每个人分一块,咯吱一大口,带着微辣味的清甜一下子便把整个口腔充满,荒芜了一冬的味蕾一下子就被唤醒了。

春天就这样被我们咬进了嘴里。姥姥说,萝卜赛梨,这是春天的第一口鲜味。

太阳明亮、微风荡漾的好日子里,姥姥会把案板搬到院子里,抬出一只不常用的小灶,嘱咐我出门去堤堰上捡一抱干树枝回家。看到那只小灶,我的心就激动起来了,我知道姥姥要烙春饼了!

姥姥烙起饼来,可真是娴熟呢!面剂子在她手里,如同一捧云朵,揉揉、捏捏、擀擀,不断地变化着模样。炉膛里的火烧得正旺,铁饼铛上的油花哒哒啦啦地冒着烟,烙饼的香味很快就会飘满整个院子。

饼一出饼铛,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拿起来送到嘴里,因为太烫,饼在手里一个劲地倒腾着,吃在嘴里我也被烫得咝咝地吸着气,龇牙咧嘴的模样把姥姥逗得笑个不停。蝉翼般薄弹的春饼,一抓是一团,放手是一片,鲜香软弹。但姥姥会劝我少吃一点,留着肚子,因为后面还有更好吃的春卷呢。烙好的春饼,卷上荠菜、香椿、鸡蛋,它们炒在一起成了一盘喷香的杂味菜,这就是春天里最上等的佳肴——春卷。

每年姥姥做好了第一批春卷,是不允许我偷吃的,她盛在大盘子里,先走出家门,送给左邻右舍尝一尝。她说,这叫送春盘。乡邻们也会把他们的春盘送到我家来。每一家的春盘都代表各家不同的口味,各有各的特色。

如今,姥姥已经去世十几年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就像温暖的春天。我们这些后辈,已经把姥姥那套立春的仪式完完整整地承袭了下来。

我想,我亲爱的姥姥,她早已化作了芒神,有着金光闪闪的羽翼,有着慈爱的目光,她庇荫护佑着我们,带给我们福祉,让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的春天里,吃饱喝足,怀揣梦想,继续赶路。

       在“伴随民俗成长”主题活动中,语文老师分享了散文《咬春》,请你阅读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1)请你结合选文,将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文章情节姥姥形象
姥姥描绘芒神形象;姥姥解释“打春”、“咬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姥姥劝我少吃烙饼,不许我偷吃春卷,要“送春盘”。讲究仪式、勤劳巧手

(2)按照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姥姥总是念叨着“春打六九头,来年吃喝不用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饼一出饼铛,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拿起来送到嘴里,因为太烫,饼在手里一个劲地倒腾着,吃在嘴里我也被烫得咝咝地吸着气。(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3)下面语段从视觉、听觉、味觉多角度再现姥姥烙饼的过程,请你仿照这种写法,描写生活中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不少于100字。

姥姥烙起饼来,可真是娴熟呢!面剂子在她手里,如同一捧云朵,揉揉、捏捏、擀擀,不断地变化着模样。炉膛里的火烧得正旺,铁饼铛上的油花哒哒啦啦地冒着烟,烙饼的香味很快就会飘满整个院子。

2024-05-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造剑的人

①楚国大司马身边有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已80岁,但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亮照人。“

②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马虚心请教老工匠。

③老工匠听了大司马的夸奖,心中很是欣慰,他告诉大司马:“我造了一辈子剑,我在20岁时就喜欢造剑。除了剑,我对其他东西全然不在意,不是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60余年。”

④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话,更是对他无比钦佩。虽然老工匠没有谈造剑的窍门,但他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达到一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的精神,哪有造出的剑不是又锋利又光亮的道理!

1.阅读上面的材料,简要说说老工匠造出的剑又锋利又光亮的原因。
2.学习做事如同造剑,如何能够找到“造剑”的窍门?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有:保持热爱,专心致志,坚持不懈……你认可哪种说法,还是另有思考呢?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2024-05-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9 . 202312月,82岁的王志珍冲上热搜,只因她在做客央视《开讲啦》节目时,穿了一双因老化而掉黑渣的鞋。除了鞋子掉渣,还有另外一个细节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虽然王志珍院士的鞋子已经老化掉渣,但却被擦得发亮。王院士表示,这双鞋已经穿了多年,自己也是经常不注意的人,并自嘲出了洋相,但现场的观众却致以经久不断的掌声。

人物简介

人物:王念珍
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事件:数不清的实验——为了搞清楚胰岛素的两条胀链是如何折叠成正确的蛋白质结构,王志珍所在的团队开始了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研究。这个被称为老题新做的基础研究,整整持续了十年,十年间做了数不清的实验,她利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成功催化了胰岛案的正确重组。
本期节目一经播出,感动了无数网友,有的人还把王院士的人物简介发在了评论区。同学们纷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请你也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感言。                 
小聪的感言:掉渣皮鞋,尽显节俭务实的生活态度,这是科研工作者最美的心灵底色。
我的感言:
2024-05-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多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故乡的味道

张春莲

①腊月,年近了,旅人归乡的日子到了。而身居异地远离故乡的我,只能在记忆中寻找故乡的味道了。

②故乡的味道是随着季节转换的。

③梯田背阴处的积雪消融的时刻,山崖上金黄色的迎春花,老屋后淡粉色的杏花,农家院子里白色、紫色的丁香花也次第开放了。花香在村庄上空若有若无地飘荡,忽然就裹挟进了一股泥土气息,那气息是农人们熟悉的:有些腥,有些甜,温热而清新。农人们知道,土地解冻了,春耕马上要开始了。

④端午节过后,麦子黄了,饱满的麦粒散发出缕缕鲜香。在阳光的炙烤下弯腰割麦子,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耐力。好在故乡的土地大多是山地,麦垄不长,挥汗如雨一口气割到地头,对多数农人来说不算难事。不大舒服的是入伏天给玉米地松土。这时候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高,加之天气闷热无风,穿着半袖半腿裤褂钻进玉米地里,如同进了热气腾腾的蒸笼。挥动锄头往玉米根部搂土,裸露在外的胳膊和腿脚被长长的叶子上上下下地扎着、划着,瞬间布满了白色、红色的划痕,咸咸涩涩的汗水流进嘴里,淌遍全身,浸泡洗刷着划痕,说不出是疼还是痒,树上的知了却不知疲倦地“嘤嘤”地闹着,更增添了心绪的烦乱和不安。那滋味,实实在在不好忍受。

⑤沁河水由黄变清,飘漾起清冽的味道。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庄稼成熟了,金黄的谷穗、玉米,雪白的棉花都开始收割,山坳里的柿子也成熟了,一盏盏橙黄色的灯笼般的果实掩映在红红的叶子中间,树梢的几只已经熟透,摘一个,揭开绿绿的顶盖,一口气把汁液吸进肚里,浑身都充满了蜜糖般的甜意。地棱边斜刺里长着一丛丛的酸枣树,紫红的酸枣密密麻麻地压满枝头。小心翼翼地向前探着身子,目不转睛地避开尖利的小刺,摘下一粒粒紫红的酸枣放进嘴里,甜、酸,令人不由得口水四溢。

⑥由酸枣联想到酸菜,这也是故乡人非常喜欢且冬春两季离不开的一种菜。萝卜、蔓菁连带着叶子都是制作酸菜的原料。深秋时节,家家户户先挑了菜叶到生产队的大锅里煮熟,再到沁河边,用那清澈的长流水淘洗干净,然后打成把,一层层码成垛,上面用重石压着。等菜水淋干后,与萝卜、蔓菁一起切细丝,搅拌均匀后装缸封存。经过一个多月,酸菜发酵,去封开缸,酸香蒸腾。此时,冬天来了。早晨的糊饭或煮疙瘩就着炒酸菜,那是绝配。炒酸菜必须用蒜蓉烹油,那味道用陕西话来说,叫“美滴太”!如果有豆腐与酸菜合炒,青青白白,色泽鲜亮,其味道更妙!

⑦故乡的冬天是寂静的,土地坚硬,冰雪覆盖,偶有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鸣叫,或飞落到院子里蹦蹦跳跳地觅食。劳作了一年的农人,除非有修水渠、垒河坝之类的活动,一般都会待在家里。男人们修理拾掇使用了一年的农具,女人们运用巧手剪着各式各样象征喜庆、富裕、祥和的窗花,或“呲呲啦啦”地纳鞋底、缝衣服。劳碌一年,再贫穷也要让屋舍干干净净,喜气充盈,也要让老老少少的家人过年穿上新衣服。

⑧腊月里,冷清的街头会热闹起来,各种味道也丰富了起来。初一爆米花的焦香味,初五软米饭的糯甜味,腊八和子饭里掺进了小猫、小狗、小兔子等面制品的葱油味……小年之后,各种味道更加密集:麻糖味、枣糕味、油炸馓子味、煮煎炖炒各种肉味……最最集中、也是达到高潮的味道,当属除夕到来鞭炮声此起彼伏散发的火药味。这味道和着年夜饭的菜香和饺子香,充斥着故乡的夜空,让人微醺,令人陶醉。

⑨远去了,记忆中的故乡;远去了,记忆中故乡的味道。

(有删改)

在“最美是故乡”班级主题阅读活动中,散文《故乡的味道》入选荐读篇目。
(1)同学们围绕“故乡的味道”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说说文中“故乡的味道”有哪些。
(2)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故乡的味道》这篇散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不少于150字)
◆本文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清风拂面。
◆“形散神聚”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故乡的味道是温情的味道。
2024-05-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