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43 道试题
1 . 碲(Te)是一种重要的稀有分散元素,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航空、电子等领域。以某冶炼厂的湿阳极泥(含水26%,主要含锑、砷、铅、铋、银和少量铜、碲等)为原料回收碲的流程如下:

已知:氧化还原电位可用来反映水溶液中物质表现出来的氧化还原性,用E(氧化态/还原态)表示。E越高,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强,E越低,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强。若电解时控制电位高于E,则其氧化态不能被还原。相关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E)如下表所示:

物质

氧化还原电位(E)/V

0.342

0.568

0.16

小于0.16

小于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52T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原料预处理可采用干燥箱中加热氧化或自然堆放氧化(四天以上)两种方式,两相比较,后者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氧化后的原料还需粉碎、过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浸出时,所得滤渣主要含铅、银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可显著提高碲和铜的浸出率,说明预处理后的原料中仍存在低价态的碲和铜,写出转化为而被浸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电解时为防止除Te以外的单质生成,需控制电位的范围为___________;加入饱和Na2SO3溶液还原可减少电能消耗并防止阳极生成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将碲与锌一起加热,然后升华可制得碲化锌。碲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图甲为它的一种立方晶胞结构,图乙为该晶胞沿z轴投影图。已知a点的坐标为(0,0,0),b点的坐标为(1,1,1),则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设ZnTe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密度为dg/cm3,则Zn与Te最近距离为___________nm(列出计算式即可)。

2 . 常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
B.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C.酸性溶液中:
D.常温下的溶液中:
7日内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3 . “零碳甲醇”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已知:(a>0,b>0)假设该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则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温度范围_____K(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某温度下,用溶液吸收一定量的后,,则该溶液pOH=_____(该温度下,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合成甲醇有两种方法。
直接法:
Ⅰ. 
间接法:通过逆水煤气反应,先合成CO后,CO和再合成甲醇。
Ⅱ. 
Ⅲ. 
①若利用间接工艺法合成甲醇,反应的决速步为逆水煤气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体系能量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②在某催化剂下,反应Ⅲ的反应历程(图中的数据表示的仅为微粒的数目以及各个阶段微粒的相对总能量,*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如图所示:

已知Ⅴ中有一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Ⅴ可表示为_____
③一定温度、50bar(1bar=100kPa)恒压下,按进料气含a%、3a%(体积分数,杂质气体不反应)合成甲醇,仅发生反应Ⅰ.平衡时二氧化碳转化率为90%,则_____bar,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4)甲醇、乙醇、正丙醇三种物质在温度传感器尖头处蒸发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根据曲线下降的幅度和速率的快慢,可以比较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请判断表示甲醇的曲线是_____,理由是_____

2024-06-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
4 . 氯化磷酸三钠熔点67℃,常温下较稳定,受热易分解,具有良好的消杀、漂白作用,广泛用于医药、餐饮行业。某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制备氯化磷酸三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上制得的氯化磷酸三钠不超过0.3mol
B.“反应池1”中最少应加入400mL3磷酸溶液
C.“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高温烘干
D.氧化磷酸三钠因含NaClO而具有消杀、漂白作用
2024-06-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
5 . 锂辉矿(主要成分为)可用低温重构-直接浸出技术制备碳酸锂,同时得到氧化铝,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热反应”为
B.“滤渣1”和“滤渣2”主要成分不同
C.流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冶炼金属锂可用电解其熔融氯化物的方法,而冶炼金属铝则不可以
2024-06-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最后一卷)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夹持装置略)。
已知:①测定原理为甲醛把Ag+还原成Ag,产生的Ag与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配合物,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出甲醛的含量;
②吸光度用A表示,计算公式为A=abc,其中a为吸光度系数,b为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c为溶液浓度。

测定操作如下:
Ⅰ.制备银氨溶液。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向仪器A、B中加入药品,将B中的___________(填“AgNO3溶液”或“氨水”)逐滴加入A中至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
Ⅱ.吸收室内空气中甲醛。
(3)选择正确的操作,完成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操作①:取下玻璃塞→操作②:____→操作③:______→操作④:使可滑动隔板处于最右端→操作⑤:___→操作⑥:_____→操作⑦:_____再将操作③~⑦重复4→测定溶液吸光度。
a.打开K1,关闭K2
b.打开K2,关闭K1
c.将可滑动隔板拉至最左端
d.热水浴加热仪器A
e.将可滑动隔板缓慢推至最右端
f.将可滑动隔板迅速推至最右端
(4)装置中使用毛细管而非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出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Ⅲ.测定甲醛含量。
(5)将仪器A中溶液的pH调至1,加入足量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菲洛嗪,通过测定吸光度确定生成Fe2+1.12mg,则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______mg/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本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B.实验应在室内不同点位进行空气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C.毛细管的作用是减小空气通入速率,保证空气中的HCHO被吸收完全
D.有色配合物浓度越大,测得吸光度数值越大
(7)Fe2+能够与许多化合物形成配位化合物。邻二氮菲()与Fe2+形成的红色配合物[Fe(phen)3]2+,该配合物的特征颜色可用于测定Fe2+的浓度。
①红色配离子[Fe(phen)3]2+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
A.σ键        B.π键        C.离子键        D.氢键        E.配位键
②实验表明,邻二氮菲检验Fe2+的适宜pH范围是2~9,试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4-06-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最后一卷试卷
7 . 徐光宪在《分子共和国》一书中介绍了许多明星分子,如O3、CO2、Cl2、CH3COOH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2分子中,Cl-Cl键是p-pσ键
B.酸性:甲酸>乙酸>丙酸
C.在H2S和H2O晶体中,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数均是12
D.O3极性微弱,在CCl4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024-06-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最后一卷试卷
8 . 镍电池芯废料中主要含有金属镍,还含有金属钴、铁、铝。一种从镍电池芯废料中回收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浸”时,若改用浓硫酸,反应速率更快,效果更好
B.在“氧化除杂”和“酸溶”中的作用相同
C.洗涤“”操作是向漏斗内加水至浸没滤饼,用玻璃棒搅拌使水快速流下
D.“结晶”时,应加热至出现少量晶膜时,再冷却结晶
2024-06-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9 . 某新型合成药物的中间体结构如图所示,科学家需要对其进行成酯修饰后患者才能服用。已知连在同一碳上的两个羟基易脱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最多与反应
B.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平面
C.对该化合物分子进行成酯修饰目的是增强其水溶性
D.分析该化合物的质谱图,可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信息
2024-06-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10 . 茴香油是淡黄色液体或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蒸气作用下易挥发,某茴香油主要成分是含有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实验室提取该茴香油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A是利用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B.水蒸气蒸馏和减压蒸馏的原理相同
C.有机层加入的无水可用碱石灰代替
D.馏出液加NaCl至饱和可以提高茴香油的提取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