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97 道试题
1 . 向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D.原混合溶液中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24-01-27更新 | 206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06讲 钠及其化合物(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ⅰ、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MnO(绿色)、MnO(紫色)。
ⅱ、浓碱条件下,MnO可被OH-还原为MnO
ⅲ、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实验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_____
(2)通入Cl2前,实验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
(4)根据资料ⅱ,实验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氧化为MnO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实验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实验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实验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
2023-11-29更新 | 837次组卷 | 29卷引用:考点53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3 . 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催化剂表面发生氨的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编号时间/min

表面积/cm
020406080
a2.402.001.601.200.80
a1.200.800.40x
2a2.401.600.800.400.4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040min,molL∙min
B.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C.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D.实验②,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
2023-11-23更新 | 90次组卷 | 31卷引用:考点21 化学反应速率-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已知T1温度下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g)+Y(g)2Z(g)+2W(s) ΔH,起始时充入15molX与15molY,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均速率v(Z)=0.12mol·L-1·min-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6
B.平衡时再充入一定量的X,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
C.若T2>T1,T2时K=1.52,则该反应的ΔH<0
D.若其他条件不变,T3温度下,K=1.96,则Y的平衡转化率约为41.3%
2023-10-21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能力提升检测卷(测)-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实验室常采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药品的用量,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图中所示的实验点滴板上描述的实验现象或推论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滴加到试纸以及淀粉溶液孔穴中,都体现新制氯水的漂白性
B.生锈铁屑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若加入后溶液褪色,说明该溶液中有存在
C.固体中滴加溶液后最终为白色沉淀
D.生锈铁屑加入足量稀硫酸后,若加入KSCN溶液,溶液一定变血红色
6 . 某食品膨松剂作用物质为NaHCO3,某兴趣小组研究加热情况下该膨松剂放出气体的量,设计实验的装置图如下。
      
已知: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2NaHCO3Na2CO3+H2O+CO2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C装置内所盛试剂是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若没有E装置,测定的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没有A装置,B装置左侧用橡皮塞封闭,实验结果将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充分加热后,测得D的质量增加6.6g,若装置B换为装置F进行实验(膨松剂质量相同)。不考虑导致误差因素,则测得D的质量增加_______
(3)分解产物Na2CO3是重要化工原料,研究其性质:分别取少量NaCO3溶液,
①与碱反应:滴加澄清石灰水,现象为_______
②与盐反应:滴加X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X可能为_______(写其中一种的名称)。
③与酸反应:滴加盐酸,开始没有气泡,反应产生两种盐,推测两种盐的化学式_______
(4)取a克Na2CO3与NaHCO3混合物进行下列三组实验,其中能测定Na2CO3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克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氯化钙吸收,增重b克
任选上述合理方案中的一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7 . 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1表示℃时容器中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起始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
B.由图2可知反应,正反应吸热且a=2
C.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此时
D.℃时,向空容器中充入,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小于0.5
8 . 常温下,将一定量稀硫酸逐滴滴人高铁酸钠(Na2FeO4)溶液中,溶液中含铁微粒存在如下平衡; ,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OH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II代表的变化曲线
B.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C.
D.a点处:
2023-04-24更新 | 846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项1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4月期)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文献,设计了从阳极泥(成分为)中回收贵重金属的工艺,其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酸溶”时Pt、Au分别转化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焙烧”时,转化为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酸浸氧化”时,的作用之一是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C.“酸溶”时,金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D.有机层中回收的金属元素是,萃取分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和烧杯
2023-03-16更新 | 639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05 氧化还原反应-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10 . 氯化亚铜(化学式可表示为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易被氧化。某学习小组用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Cu2S和Fe2O3)制取CuCl并同时得到电路板蚀刻液,实验步骤如图:

已知:
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的pH完全沉淀的pH
Cu2+4.86.4
Fe3+2.73.7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焙烧过程中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室中常用亚硫酸钠固体与70%的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若要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图中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标号)。
A. B. C. D.
(2)混合液中加入的沉淀剂X可为______;(填化学式),调节溶液的pH至______,过滤得到CuCl2溶液。
(3)①向Na2SO3溶液中逐滴加入CuCl2溶液,再加入少量浓盐酸,混匀后倾倒出清液,抽滤、洗涤、干燥获得CuCl产品,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抽滤也称减压过滤,请选择合适的仪器并组装抽滤的装置从溶液中得到CuCl产品,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E→_____(填标号)。______

下列有关抽滤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标号)。
A.原理为利用抽气泵使抽滤瓶中的压强降低,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B.过滤速度快,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C.实验结束后,先关抽气泵,后拔开抽滤瓶接管
③抽滤过程中先用“去氧水”作洗涤剂洗涤产品,然后立即用无水酒精洗涤,并在70℃真空下干燥2h,冷却后密封包装,密封包装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测得氯化亚铜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9,则氯化亚铜的分子式为_____;氯化亚铜定量吸收CO后形成配合物Cu2(CO)2Cl2·2H2O(),则Cu2(CO)2Cl2·2H2O中的配位体为_____(填化学式)。
2023-03-16更新 | 66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变式题(实验综合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