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51 道试题
1 . 某小组欲研究烷烃的某些性质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Ⅰ.烷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向如图的B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和甲烷气体,混合均匀后通入C中硬质玻璃管中,夹紧两个弹簧夹,用光照射硬质玻璃管。
(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均匀混合气体;②干燥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C中CH2Cl2与Cl2反应生成氯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C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2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测得生成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产物中最多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Ⅱ.某烃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将0.2mol的某烃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下图装置,得到如表所列的实验数据(U形管中干燥剂只吸收水蒸气且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实验前实验后
实验前实验后(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102.1g120.1g
(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310.0g345.2g

(5)试写出该烃分子式___________,其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某工厂以硝酸为原料生产亚硝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Na2CO3 + NO + NO2=2NaNO2 + CO2
(1)“分解塔”中SO2从塔底进入,硝酸从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分解塔”中的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按一定计量比在“分解塔”中通SO2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1∶1,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为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向“尾气”中通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气体,再通入“吸收塔”中,实现循环吸收。
(5)NaNO2可将正常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2价变为+3价,此时血红蛋白就失去了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解毒剂美蓝体现___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6)用NH3催化还原NOx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① NH3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②已知:① 4NH3(g)+3O2(g)=2N2(g)+6H2O(g) ΔH1=a kJ· mol-1
② N2(g)+O2(g)=2NO(g) ΔH2=b kJ· mol-1
则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NaAlH4是常用的还原剂;Na2FeO4常做净水剂和消毒剂。工业上以制备硫酸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3O4、Fe2O3和Al2O3含少量SiO2)为原料制备NaAlH4和Na2FeO4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AlH4中氢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浸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中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由Fe(OH)3制备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分离”中铝元素转化成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沉铝”后所得滤液经蒸干、灼烧得到固体是___________
(5)“合成”中乙醚作溶剂,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有效氢”指单位质量(1 g)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相当于多少克氢气的还原能力,一般含氢还原剂的氢被氧化成H2O。则NaAlH4有效氢含量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 . Ⅰ.某同学完成了如下系列实验,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为验证金属与稀酸的反应速率,将Na、Lⅰ、Fe、Al各0.28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2.2mol/L的硫酸中,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与硫酸反应速率最慢,___________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填元素符号)
(2)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但是氯气过量后会发现黄色浑浊减少甚至消失,在此溶液中检测到有两种强酸,黄色浑浊减少甚至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验证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图装置
(3)某研究小组想用该装置一次性验证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则装置A、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采用的理论依据为___________

Ⅲ.完成下列问题
(4)铝用途广泛,可与强碱溶液反应,请书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Ⅳ.粮食安全问题很重要,储存环节要避免虫蛀.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法制备粮食储备的强效熏虫剂

(5)由工业流程图可以判断___________(填“一”、“二”或“三”)元酸.
(6)不考虑产物的损失,标准状况下若有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___________气体.
5 . 利用CO2合成甲醇(CH3OH)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反应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CO2合成甲醇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总能量(填“大于”或“小于”)。
(2)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CO2、10molH2,恒温下发生反应,测得CO2(g)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3min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②0~9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mol·L-1·min-1
③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3v(CH3OH)=v(H2)
C.c(CH3OH)=c(H2O)                         D.2molC=O键断裂的同时生成3molH-H键
(3)以甲醇作燃料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

  

①X处通入的是_______(填“甲醇”或“空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若有1molCO2生成,理论上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7日内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辅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A~G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其中E为红棕色气体,G为单质。常温下,将Al片浸在不同质量分数的C溶液中,经过相同时间的腐蚀后,Al片的质量损失情况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检验B,现象是_______
(3)反应④、⑤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
(4)图2中Al质量损失随C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原因为_______
(5)足量Al与一定浓度的C反应,得到H溶液和D、E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与1.68 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C.若向所得H溶液中加入5 mol/LNaOH溶液至Al3+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辅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I.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25

25

50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溶液

3.0

2.0

2.0

3.0

溶液

2.0

2.0

2.0

溶液

3.0

3.0

3.0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1.5

2.7

1.0


(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_______ _______
(2)实验①、②探究的是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实验_______(填实验编号)。
(4)利用实验①中的数据,计算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
Ⅱ.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氨的性质后讨论: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像那样还原呢?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
①制取氨气
(5)实验室除可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备氨气外,还有多种快速制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有同学模仿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方法,想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你认为他能否达到目的?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
②该小组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7)除尾气处理外该装置在设计上还有-一处缺陷,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该装置的这一缺陷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
(8)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变为红色物质,无水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写出氨气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清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海洋中有丰富的矿产、能源、水产……等资源,部分化学资源获取途径如下:

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有关实验室模拟步骤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溶解粗盐时,尽量使溶液稀些,以保证食盐完全溶解
b.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到坩埚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d.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过滤器中,需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2)在海水提溴的实验中,通入热空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性。
(3)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第②、④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在第③步骤中,溴元素被还原
b.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
c.除去粗盐中Ca2+、Mg2+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为NaOH、BaCl2、Na2CO3
d.海水中还含有碘元素,将海水中的碘升华可直接制备单质碘
Ⅱ.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5)①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_______(填名称)。
②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制备SO2并探究其部分性质。

A                       B                       C                       D                      E

(1)装置A中制备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B可贮存多余的SO2,B中试剂瓶内应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
(2)若装置C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D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含硫微粒是_______(填化学式)。
(3)通入SO2后,E中溶液立即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将混合液静置12小时后,溶液变成浅绿色。查阅资料,发现溶液出现红棕色是因为(红棕色)。
①溶液中产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与该过程发生的其他化学反应相比,与Fe3+反应生成[Fe(HSO3)]2+的活化能更_______(填“大”或“小”)。
②红棕色的[Fe(HSO3)]2+与Fe3+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检验生成的阴离子的方法_______
③为了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往5 mL 1 mol/LFeCl3溶液中通入SO2,微热3分钟,溶液变为浅绿色。
实验Ⅱ:用浓盐酸酸化FeCl3溶液后再通入SO2,几分钟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结论:通过_______可缩短浅绿色出现的时间。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10 .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捕集利用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加氢可转化为二甲醚(),反应原理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在固定体积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的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内温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e.
(3)恒温条件下,在体积为密闭容器中充入,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甲
①反应到达时,_______(填“”“”或“”)。
内,_______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
④“二甲醚()酸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图乙
X电极为_______(填“正”或“负”)极;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7日内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