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如图为“一些物质与水“的分类图,利用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已知:
(1)从化学反应类型的角度可以将物质分类。将上述物质分为A、B两组的依据是_______、C组物质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则D组物质为__________
(2)从化合价的角度可以预测Na202的性质。
①Na2O2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氧化性b.只有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Na2O2以氧化性为主,Na2O2加入含有的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硫元素存在形式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S2-b.S C.d.
(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三酸”中一种酸的浓溶液能与氯酸钾反应得到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于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有重要意义。
Ⅰ.NaOH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实验室进行某实验需要0.3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约460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烧杯、胶头滴管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他玻璃仪器是_____
(2)根据计算得知,需用托盘天平(带砝码)准确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
(3)配制NaOH的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以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A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线
B.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复操作两次
C.将已冷却的溶液注入已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D.根据计算,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
E.将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
F.盖上容量瓶塞子,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G.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线相切
(4)由于错误操作,所配制NaOH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
A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
C.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
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E.定容时,不小心加水使液面高于刻线后,再吸出少量水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Ⅱ.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5)Na2O2作为供氧剂时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Ⅲ.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2NaNO2+4HI=2______↑+I2+2NaI+2H2O,回答问题:
(6)上述反应中,根据元素守恒,横线上的物质化学式是________
(7)实验表明亚硝酸钠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银是一种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亚硝酸银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2+HNO3(稀)=AgNO3+HNO2,其中HNO2不稳定分解:HNO2=NO↑(无色)+NO2↑(红棕色)+H2O。请结合以上信息设计实验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提示: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均可提供,请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
2022-11-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探究H2O2、SO2、I2的氧化性强弱。首先用N2排净装置内空气,然后通入SO2,甲中蓝色溶液褪色,乙中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关闭弹簧夹,打开甲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溶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混合液逐渐变成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SO2将I2还原
B.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a2++H2O2=BaSO4↓+2H+
C.实验中“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SO2与H2O2反应
D.由实验可知H2O2、SO2、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2>H2O2>SO2
4 . 硫酸氧矾(VOSO4)对高血糖、高血症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制备VOSO4的实验流程及实验装置如图(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


已知:草酸又名乙二酸,是一种二元有机弱酸,易溶于乙醇,可溶于水,不溶于苯,受热易分解,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在a中反应生成(VO2)2SO4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加入草酸前,为防止草酸因反应而减少,需对反应液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液由橙红色变为蓝黑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硫酸氧钒中钒含量的测定:
Ⅰ.制备VOSO4溶液:称取0. 51 g V2O5,置于上图装置中反应,V2O5全部转化为VOSO4
Ⅱ.滴定预处理:
①将制得的VOSO4溶液配成250mL溶液;
②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可将VO2+转化为VO)溶液至反应完全;
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掉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加入2mL尿素溶液至溶液不再产生气泡。已知:尿素不直接与亚硝酸盐反应,但可将亚硝酸转化为氮气;亚硝酸可将VO转化为VO2+
Ⅲ.滴定过程:加入10mL硫酸-磷酸混酸,调节pH=0,滴入指示剂,用0.05 mol·L−1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将VO转化为VO2+)滴定至终点。测量三次,消耗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10.00mL。
步骤③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测得硫酸氧钒中钒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钒含量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预处理过程中加入尿素的量不足
B.盛装硫酸亚铁铵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
C.滴定管读数时,开始时仰视刻度线,结束时平视刻度线
D.滴定前滴定管有气泡,滴定结束后发现滴定管内无气泡
2021-12-09更新 | 67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亚氯酸钠(N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受热易分解,可作漂白剂、食品消毒剂等。
Ⅰ.亚氯酸钠的制备
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1”中的氧化剂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每有1mol SO2参加反应,理论上可生成Cl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如果将SO2换为Na2SO3和稀H2SO4,则“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反应2”使用H2O2而不使用其他物质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亚氯酸钠的应用
(5)用亚氯酸钠作水处理剂,水中可能残留少量亚氯酸钠,可以加入硫酸亚铁除去残留的亚氯酸盐,硫酸亚铁除可与亚氯酸钠反应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实验室可用亚氯酸钠和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备ClO2气体。
①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ClO2也可用于杀菌消毒,其消毒能力是等物质的量Cl2_______倍。
2020-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
6 .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贯穿古今。
(1)《本草纲目》曾记载利尿剂甘汞(Hg2Cl2)制法:“用水银一两,白矾[KAl(SO4)2•12H2O]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盘口,以炭打二柱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
①KAl(SO4)2•12H2O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______ (填标号)。
A.硫酸盐            B.酸式盐          C.正盐          D.电解质
②文中“则粉升于盆上矣”涉及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
③甘汞(Hg2Cl2)制备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
④由甘汞(Hg2Cl2)光照可得外科用药升汞(HgCl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H2O2、酸性KMnO4在生产、生活、医疗卫生中常用作消毒剂,高锰酸钾造成的污渍可用草酸 (H2C2O4 )去除,完成下列问题。
①对于下列涉及H2O2的反应,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填标号,下同),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
A.Ag2O+H2O2=2Ag+O2↑+H2O                              
B.2H2O2=2H2O+O2
C.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②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③在稀硫酸中,KMnO4和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020-04-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
7 . 下面四个反应都可以生成氯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反应中盐酸均表现还原性和酸性
B.反应②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
C.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D.根据四个反应可知,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8 . 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紫色褪去,说明H2O2具有还原性
B.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无Fe3+
C.向CuCl2固体中逐渐加水,溶液由黄绿色逐渐变蓝色,说明Cl-和H2O相互竞争引起平衡移动,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从酸式滴定管中流出的CF2Cl2,液流方向改变,说明CF2Cl2是极性分子
9 . 含砷废水常见于采矿、半导体等工业,部分砷的化合物有毒,因此需除去废水中的砷。
Ⅰ.天然水体中砷元素主要以存在。在水溶液中,各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关系如图1所示。

(1)当天然水体的为4时,水体中所含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
(2)将溶液滴入溶液中,当达到8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此时,溶液中含砷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3)时,向溶液中加入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中_______
Ⅱ.利用高铁酸盐处理含砷废水。在一定范围内,高铁酸盐被还原成胶体,而吸附含砷化合物。不同除砷影响如图2所示。

已知:溶液的对胶体粒子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时,胶体粒子表面带正电荷,越低,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时,胶体粒子表面不带电荷;时,胶体粒子表面带负电荷,越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
(4)结合图1和图2分析,除砷过程中控制废水约为_______适宜,过低或过高,砷的去除率都会下降。过低,主要以形式存在,不易形成胶体。过高,一是氧化性减弱,产生胶体的量少;二是_______;三是过高,生成沉淀而不是胶体。
(5)时,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0 . 处理某废水时,反应过程中主要存在HCO、N2、ClO、CNO、Cl等微粒,反应过程中部分离子浓度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NO中C的化合价为+4价
B.反应过程中每有1mol HCO反应或生成,转移2mole
C.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氧化性:ClO>CNO
2020-12-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