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已知: kJ·mol-1
kJ·mol-1
则反应
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
2024-02-07更新 | 351次组卷 | 90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化学试题
2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氮氧化物的排放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
(1)NO加速臭氧层被破坏,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已知:
反应1:
反应2: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NO(O2浓度约为NO浓度十倍),装置示意图如下,固体电解质可传导O2-

①阴极反应为___________
②消除一定量的NO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量,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物理因素)___________
③通过更换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可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催化剂具有___________性。
(3)利用FeSO4吸收工业尾气(主要含N2及少量NO、NO2)中的氮氧化物,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

①当观察到___________时,说明b中FeSO4溶液需要更换。
②吸收液再生的处理措施是___________
2023-11-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碳减排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平衡时体系内的物质的量(n)与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
(2)盖斯定律的重要价值是可以利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求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上述反应计算_______
(3)结合反应Ⅱ、Ⅲ,解释图中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的原因:_______
(4)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甲烷的产量,选择的反应条件为较低温度和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从反应原理角度说明选择较低温度的理由:_______
2022-11-0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工业上由辉铜矿(主要成分为,含有杂质)制备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CuCl是白色粉末,难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固体碱式氯化铜;CuCl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为无色离子。
ⅱ.操作A为向滤液②中加入去氧水(除去氧气的蒸馏水),操作B为用无水乙醇洗涤滤渣②,然后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即得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辉铜矿的浸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
①研磨   ②多次浸取   ③升高温度   ④加压   ⑤搅拌
(2)已知“滤渣①”的成分为和S,且“浸取”时中N元素主要被还原为最低价态,则“浸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已知:

则“还原”时的反应_______;出现_______现象时,表明“还原”进行完全。
(4)操作A和操作B除了防止CuCl固体被氧化外,操作A的作用还有_______,操作B中采用70℃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
(5)CuCl还可用电解法制备,实验装置如图(电解液温度为T℃)。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阳极附近没有产生CuOH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T℃时,]。
2022-09-08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变式汇编(15-19)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CO2相关转化的研究,对解决环境、能源问题意义重大。
(1)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图中甲与乙互为同系物
c.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d.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可制得合成气:
CH4(g)+CO2(g)2CO(g)+2H2(g) ΔH
已知:C(s)+2H2(g)=CH4(g) ΔH1=−75 kJ∙mol−1
C(s)+O2(g)=CO2g) ΔH2=−394 kJ∙mol−1
2C(s)+O2(g)=2CO(g) ΔH3=−222 kJ∙mol−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_ kJ∙mol−1
(3)CO2与H2反应制取甲醇(CH3OH)。
已知1gH2与CO2反应生成CH3OH气体和水蒸气放出9.7kJ的热量。
①写出CO2(g)与H2(g)制取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②已知:1mol液态甲醇完全气化需吸热37.4kJ,1mol液态水完全气化需吸热44.0kJ,由CO2合成1mol液态甲醇和1mol液态水放出____kJ热量。
(4)制取化工原料草酸铝[Al2(C2O4)3]。
利用Al−CO2电池,能有效地将CO2转化成草酸铝,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
②电池的正极反应式:2CO2+2e=C2O(草酸根)
正极反应过程中,O2起催化作用,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I.2O2+2e=2O
II.……
写出II的离子方程式:____
2022-07-29更新 | 4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按照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
(1)煤的气化制得灰氢:C(s)+H2O(g) CO(g)+H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该方法生产过程有CO2排放。
(2)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制得蓝氢,步骤如下。
I.H2的制取:CH4(g)+H2O(g) CO(g)+3H2(g) ΔH>0
①为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II.H2的富集:CO(g)+H2O(g) CO2(g)+H2(g) ΔH<0
②已知8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在容积不变的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CO与8molH2O混合加热到830℃,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
III.用吸收实现低碳排放。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③比较温度高低:T1_______T2(填“>”或“<”)。
(3)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制得绿氢,全程零碳排放。反应如下:
反应i:SO2(g)+I2(g)+2H2O(g)=H2SO4(l)+2HI(g) ∆H1=-82kJ·mol−1
反应ii:2H2SO4(l)=2SO2(g)+O2(g)+2H2O(g) ∆H2=+544kJ·mol−1
反应iii:……
反应ⅰ~iii循环实现分解水:2H2O(g)=2H2(g)+O2(g) ∆H=+484kJ·mol−1。写出反应iii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7 .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碳减排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CO2(g)+4H2(g)CH4(g)+2H2O(g) ΔH1=-164.7kJ·mol-1
反应II: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ol-1
反应III:2CO(g)+2H2(g)CO2(g)+CH4(g) ΔH3=-247.1kJ·mol-1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4molH2,平衡时体系内CH4、CO、CO2的物质的量(n)与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I~III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填反应序号)。
(2)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
(3)盖斯定律的重要价值是可以利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求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上述反应计算CH4(g)+H2O(g)CO(g)+3H2(g)的ΔH=____
(4)结合上述反应,解释图中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的原因:___
(5)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甲烷的产量,选择的反应条件为较低温度和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从反应原理角度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理由:________
8 . 能发生反应:       
已知:
①该反应由两个基元反应分步完成,第一步为       
②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且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第一步为氧化还原反应
B.第一步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化学反应速率
C.已知键能:,可推知键能:
D.第二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9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Zn(s)+O2(g)=2ZnO(s) ΔH1=-702.2 kJ·mol1
Hg(l)+O2(g)=HgO(s) ΔH2=-90.7 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3中ΔH3的值是
A.-260.4 kJ·mol1B.-254.6 kJ·mol1
C.-438.9 kJ·mol1D.-441.8 kJ·mol1
2021-07-26更新 | 705次组卷 | 5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题
10 . 工业上处理含CO、SO2烟道气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S和CO2。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S(s)+O2(g)=SO2(g)   ΔH=-296 kJ/mol;则该条件下2CO(g)+SO2(g)=S(s)+2CO2(g)的ΔH等于
A.- 270 kJ/molB.+26 kJ/molC.-582 kJ/molD.+270 kJ/mol
2021-01-24更新 | 1509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清华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