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在铜催化剂条件下将DMF[(CH3)2NCHO]转化为三甲胺[N(CH3)3]。计算机模拟单个DMF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历程中最小能垒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2NCH2OH*=(CH3)2NCH2+OH*
B.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2.16eV
C.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H2O(g) ΔH=-1.02ev•mol-1
D.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均能加快反应速率,并增大DMF平衡转化率
2022-08-24更新 | 780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
2 .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用一根粘有结晶核的棉棒触碰失重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小球,使其迅速结晶为发热的结晶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结晶球是一个放热过程B.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属于电解质
C.醋酸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醋酸钠D.醋酸钠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
2022-07-13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真题变式题1-14
3 . 根据如图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s)与1molO2(g)的能量之和为393.5kJ
B.反应2CO(g)+O2(g)=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由C(s)→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2kJ·mol-1
D.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则CO热值ΔH=-10.1kJ·mol-1
2022-07-09更新 | 113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模拟试题02-2020年北京新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4 . 失水后可转为,与可联合制备铁粉精
I.结构如图所示。

(1)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比较分子中的键角大小并给出相应解释:___________
(3)的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
II.晶胞为立方体,边长为,如图所示。
(4)①与紧邻的阴离子个数为___________
②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_

(5)以为燃料,配合可以制备铁粉精。结合图示解释可充分实现能源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因为___________
2022-07-01更新 | 421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化学试题(部分试题)
5 . 根据下图所得判断正确的是

已知:H2O(g)→H2O(l) -44kJ/mol
A.图1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图1反应使用催化剂时,会改变其热效应
C.图2中若H2O的状态为液态,则能量变化曲线可能为①
D.图2中反应为CO2(g)+H2(g)→CO(g)+H2O(g) +41kJ/mol
6 . 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反应Ⅰ为放热反应
C.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D.可循环使用
2022-06-01更新 | 62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丰台区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6月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
7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B.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需要从环境吸收能量
2022-06-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丰台区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6月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
8 . 下图是计算机模拟的在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化的反应历程。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CO和从催化剂表面脱离的过程
B.②和④中化学键变化相同,因此吸收的能量相同
C.由图可知为吸热反应
D.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④>②
2022-05-30更新 | 868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
9 . 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低温下获得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过程Ⅱ均为放热过程
B.图中显示:起始时的2个H2O都参与了反应过程
C.过程Ⅲ只生成了极性共价键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21-22高一下·北京西城·期中
10 .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H1=-213kJ·mol-1
反应II:H2SO4(aq)=SO2(g)+H2O(1)+O2(g) △H2=+327kJ·mol-l
反应III:2HI(aq)=H2(g)+I2(g)△H3=+172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B.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1)=2H2(g)+O2(g) △H=+286kJ·mol-l
D.该过程使水分解制氢分为三步反应,但总反应的△H不变
2022-05-15更新 | 5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北京卷高考真题变式题(选择题11-1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