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和化学平衡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NO在空气中存在如下反应:2NO(g)+O2(g)2NO2(g)ΔH。上述反应分两步完成,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②反应I和反应II中,一个是快反应,会快速建立平衡状态,而另一个是慢反应。决定2NO(g)+O2(g)2NO2(g)反应速率的是___(填“反应I”或“反应II”),请写出判断的理由___

(2)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的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T℃时,各物质起始浓度及12min和15min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表所示: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

CO2

N2

0

0.200

0

0

12

0.050

0.075

0.075

15

0.100

0.050

0.450

①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

②在12min时,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15min时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是___

③在15min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O和N2,使NO、N2的浓度分别增加至原来的2倍4倍,此时反应v___v(填“>”、“<”或“=”)。

(3)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H<0,在一定条件下NO2与N2O4的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有如下关系式:v(NO2)=k1·P2(NO2),v(N2O4)=k2·P(N2O4),速率与分压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k1、k2与平衡常数Kp(压力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间的关系是Kp=___(用k1、k2表示);图中标出的点O、A、B、C、D中,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___

2021-05-31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基础性测试2021届高三9月测试化学试题
2 . 进入实验室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老师指挥或者不听课的同学就容易做错这一题。下列实验设计或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水溶液中,K2Cr2O7存在以下平衡:Cr2O+H2OCrO+2H+,加入2-3滴NaOH溶液,溶液变黄
②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混合等体积、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一支放在热水中,另一支放在冰水中,观察出现浑浊的先后
③[Cu(H2O)4]2+(蓝色)+4C1-[CuCl4]2-(黄色)+4H2H>0,升高温度,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
④把装有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平衡球一端置于冷水,一端置于热水中,置于冷水中的颜色更深
⑤实验室用足量的Zn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加入几滴CuSO4溶液,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不变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⑤D.①②④
2021-05-25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化学高考真题变式题1-12
3 . NO的处理与减排是烟气污染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理论上可采用加热使NO分解的方法处理:,反应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项目

正反应活化能

逆反应活化能

数据/

a

b

728

910


通过计算得出高于7089℃时反应无法自发进行,试判断b____0(填“<”、“>”或“=”);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实际反应时发现加热至600℃时NO仍没有明显分解,试解释原因___
(2)科学家发现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结构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成酚羟基、羧基(均可表示为C—OH,其电离平衡可表示为),这些官能团可以使活性炭表面活性化,有利于NO的吸附。不同氧化剂的预氧化与吸附原理可表示为(未配平):
预氧化:
预氧化:
预氧化:
吸附:
NO吸附实验分别在25℃和55℃下进行,将一定比例的与NO混合气体在10 MPa恒压下,以相同速率持续通入到等量的、不同预氧化试剂处理的活性炭中(图象中“原始-C”表示未经处理的活性炭),获得两个温度下“NO捕获率-通气时间”的变化图:

已知:NO捕获率=
请回答:
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25℃下原始-C在通气约175分钟后吸附效果超过了
B.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混合气体中物质的量分数,吸附平衡会逆向移动
C.在实验中吸附效果不佳,可能是活性炭表面孔隙被堵塞
D.由图象可知升温有利于吸附平衡正向移动,故吸附过程的
②其他条件不变,55℃下增大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后,的NO捕获率会迅速降低,通气1小时后为40%,70 min后吸附到达平衡。请在对应图象中用虚线画出通气1小时后至吸附平衡为止NO捕获率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__
③相比其他预氧化试剂处理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更佳,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引入了,增强了活性炭的表面活性。试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予以解释_______
2021-03-0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试题化学学科
4 . 在水溶液中,CrO呈黄色,Cr2O呈橙色,重铬酸钾(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r2O+H2O2CrO+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HSO4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氢离子浓度比原溶液大
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后,溶液呈橙色
D.向体系中加入少量水,平衡逆向移动
2021-01-06更新 | 42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化学高考真题变式题1-1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燃煤烟气脱硫有很多方法
方法I:先用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再通入空气氧化成(NH4)2SO4
方法II:用Na2SO3溶液吸收SO2,再经电解转化为H2SO4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方法I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能提高方法I燃煤烟气SO2中去除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字母)。
A.增大氨水浓度                                      B.增大燃煤烟气的流速
C.事先去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            D.增大压强
(2)采用方法II脱硫,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否与生成的NaHSO3溶液反应_______(说明理由)。已知H2SO3为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1=1.54×10-2,K2=1.02×10-7。则NaHSO3溶液中含S元素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通过右图所示电解装置可将生成的NaHSO3转化为硫酸,电极材料皆为石墨。则A为电解池的______(填“阴极”或“阳极”)。C为______(填物质名称)。若将阴离子交换膜换成阳子交换膜,写出阳极区域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

2020-10-17更新 | 7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6 . 某实验小组对KSCN的性质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
试管中试剂实验滴加试剂现象


I
i.先加1mL0.1mol/LFeSO4溶液
ii.再加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
i.无明显现象
ii.先变红,后褪色

II
iii.先加1 mL 0.05 mol/LFe2(SO4)3溶液

iv.再滴加0.5 mL 0.5 mol/L FeSO4溶液

iii.溶液变红
iv.红色明显变浅
(1)SCN存在两种结构式,分别为和S=C=N-,SCN-是二者的互变异构的混合物,请写出S=C=N-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2)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I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
②针对实验I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小组同学认为是SCN-被酸性KMnO4氧化为SO,并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证实了猜想是成立的。其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膜是___(选填“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质子交换膜”)。

(3)针对实验II“红色明显变浅”的现象,实验小组进行探究。
甲同学认为SCN-可以与Fe2+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进一步使Fe3++SCN[Fe(SCN)]2+平衡左移,红色明显变浅,而Zn2+与SCN-不络合,于是甲设计了如下实验:

由此推测,实验II“红色明显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工业上测定钛铁合金中钛含量的其中一步反应原理是:以KSCN为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I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SO4)3+2NH4Fe(SO4)2=2Ti(SO4)2+(NH4)2SO4+2FeSO4,则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7 . 已知呈粉红色,呈蓝色,为无色。现将CoCl2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

以下结论和解释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中σ键数之比为3:2
B.由实验①可推知H<0
C.实验②是由于c(H2O)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D.由实验③可知配离子的稳定性:
2020-07-11更新 | 578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化学高考真题变式题1-12
8 . 研究含硫物质的循环,是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1)研究人员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①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 -1
反应Ⅲ:S(s)+O2(g) = SO2(g) ΔH3=-297 kJ•mol -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对于反应Ⅱ,将投料比【n(SO2):n(H2O)】为 3:2 的混合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 在不同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p2>p1,反应Ⅱ的ΔS < 0     
B.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 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   
C.其他条件相同时,投料比【n(SO2):n(H2O)】改变为 2:1,可提高 SO2的平衡转化率   
D.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E.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速率加快,SO2的平衡转化率提高,K 值变小
(2)“硫碘循环”法是分解水制氢气的研究热点,涉及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A:SO2(g) + I2(aq) + 2H2O(l) = 2HI(aq) + H2SO4(aq)
反应B:2HI(g) H2(g) + I2(g)
反应C:2H2SO4(g) 2H2O(g) + 2SO2(g) + O2(g)
①某温度下将 1mol HI 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B,达到第 1 次平衡后,用选择性膜完全分离出 H2,达到第 2 次平衡后再次分离H2,重复多次,平衡时 n(HI)如下表:
达到平衡的次数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第 5 次……
n(HI)/mol0.780.670.600.550.51……

归纳出分离 H2的次数对 HI 转化率的影响________。第 2 次平衡时 I2的物质的量为 n(I2)=_____mol;
②反应 A 发生时,溶液中同时存在以下化学平衡: I2(aq) + I(aq) (aq),其反应速率极快且平衡常数很大。现将 1mol SO2缓缓通入含 1 mol I2的水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请在下图中画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n( I3- )随反应时间 t 变化的曲线图____
2020-06-22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9 . CO2催化重整CH4的反应:(Ⅰ)CH4(g)+CO2(g)2CO(g)+2H2(g);ΔH1
主要副反应:(Ⅱ)H2(g)+CO2(g)CO(g)+H2O(g);ΔH2>0,
(Ⅲ)4H2(g)+CO2(g)CH4(g)+2H2O(g);ΔH3<0。
在恒容反应器中按体积分数V(CH4)∶V(CO2)=50%∶50%充入气体,加入催化剂,测得反应器中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2ΔH2H3<0
B.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起始时V(CH4)∶V(CO2),可抑制副反应(Ⅱ)、(Ⅲ)的进行
C.300~580℃时,H2O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是由于反应(Ⅲ)生成H2O的量大于反应(Ⅱ)消耗的量
D.T℃时,在2.0L容器中加入2mol CH4、2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小于81
2020-06-16更新 | 87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6月)化学试题
10 . 钒、钛、铝组成的金属合金常用于飞机发动机、宇航船舱骨架、导弹、军舰的水翼等。钒精矿可表示为,还含有其他难溶硫酸盐杂质。“萃取”钒工艺流程路线图如下:

已知:①价。
②“氧化”后的溶液中钒以存在,反萃取后的溶液中钒以存在。
为萃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将钒精矿写成氧化物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氧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调节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原”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的产率,反萃取剂应该呈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6)若用氧化剂“氧化沉钒”时,生成,至少需要_________
(7)写出煅烧多钒酸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09更新 | 4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