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已知常温时HClO的Ka=3.0×10-8,HF的Ka=3.5×10-4,现将pH和体积都相同的次氯酸和氢氟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Ⅱ为氢氟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
B.取a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氢氟酸的体积较小
C.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D.从b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HR代表HClO或HF)
2 . K2RO4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25℃,其水溶液中加酸或者加碱改变溶液的pH时,含R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X)[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O中R为+6价,pH<6时溶液中不存在RO
B.H2R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1=4.0×10-4
C.溶液中存在:c(H+)+c(H2RO)=c(OH-)+c(HRO)+2c(RO)
D.水的电离程度:M>N
2022-05-3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
3 . 25℃时,在体积均为1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温度恢复至室温,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随加入NaOH固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性:HA> HB,且HA是强酸,HB是弱酸
B.由水电离出的c(H+ )的顺序:a<b<c<d
C.c点溶液中:c(H+)=c(B-)-c(HB) +c(OH-)
D.d点溶液中:c(B-)=c(Na+)>c(H+)=c(OH-)
2022-05-19更新 | 122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十五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4 . 常温下,向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Ba(OH)2溶液,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Ksp(BaSO4)=1.1×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离子反应有:SO+Ba2+=BaSO4↓、Al3++3OH-=Al(OH)3
B.a点、b点、c点三点所对应的溶液的水的电离程度:a>b>c
C.若V2=1;V3=1.5时,c点溶液中c(SO)=4.4×10-9mol·L-1
D.若V2=1时,m2=27.2
2022-04-17更新 | 4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常温下,向20mL1mol·L-1CuCl2溶液中滴加2mol·L-1Na2S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Cu=-lgc(Cu2+),lg2.5=0.4,常温下Ksp(FeS)=6.3×10-18;Kal(H2S)=1.2×10-7,Ka2(H2S)=7.1×10-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S2-的水解常数Kh(S2-)约为8.3×10-8
B.E→F→G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度一直在减小
C.向1mol·L-1FeSO4(aq)中加入足量CuS固体,产生FeS沉淀
D.25℃时,Cu2++H2S=CuS↓+2H+的K约为1.36×1014
2022-02-12更新 | 6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2月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6 . 在25℃时,向溶液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溶液和盐酸,混合溶液的pH随着所加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B.溶液中:
C.P点时溶液中存在:
D.水的电离程度:M>N>P
2022-01-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常温下,磷酸钠溶液中含磷微粒的分布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M、N、P三点对应的pH分别为a、b、c,其中δ表示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a1=10-a
B.常温下,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Q点与R点对应溶液的pH差:
D.用磷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选择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溶质主要为
2021-02-03更新 | 109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班)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