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2)图一反映出当时社会军事上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发生怎样的新变化?图二和图三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所学,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
2023-10-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属于(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23-10-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下列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的是(     
A.“寄治乱于法术”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为政以德”
4 .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言论,这说明儒家(     
A.社会责任感强B.主张社会变革C.崇尚舍生取义D.推崇伦理道德
2023-10-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荀子认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由此可知,荀子意在(     
A.坚持儒家的正统观念B.重视道德教化的成效
C.强调礼制的治国功能D.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7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A.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B.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C.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8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92次组卷 | 13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南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孔孟的思想和主张(     
A.深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B.体现了民本思想
C.均记述在《论语》一书中D.借鉴了道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智库”,又称智囊团、思想库等。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执政卿和君子(士)是构成“智库”群体的典型代表,到战国时期则主要包括卿大夫的家臣(稷下之臣)、出身于民间的游说之士和民间教育群体等。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礼崩乐坏的时代景象B.变法改革的社会风潮
C.诸侯争霸的政治现实D.学术下移的社会趋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