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晚唐进士及第后,要参加各种宴集活动,这种公开的宴集活动便成了公卿择及第进士为婿的最佳场所。至北宋中期进士卖婚日盛,以致进士“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这反映了(     
A.八股取士难以选拔人才B.平民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C.门第观念依然十分流行D.科举制对婚姻择偶观念影响深刻
2023-04-09更新 | 460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选举·历代制》云:“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中正.其课试之法,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笔试中,字有脱误者、书有滥劣者、文理孟浪者,分别给予呼起立席后、饮墨水一升、夺席脱容刀的惩罚.这说明北齐的选官制
A.进一步改良了科举取士制B.一定程度遏制了门阀政治
C.严格规定了考试实施程序D.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载,公元前143年,西汉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6年时间过去了,各地并不重视,有的郡甚至一个都不举。这说明
A.西汉前期人才匮乏B.贵族政治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C.儒学独尊尚待时日D.豪强世族控制着选拔用人权
4 . 中唐以后,不少高级官僚利用进士科使子孙获得高位,父子、祖孙皆进士及第的多了起来。如元和中进士及第的刘宽夫,其祖刘遁,其父刘伯刍、其子刘允章祖孙四代皆进士及第,均位居五品以上。由此推知(     
A.科举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B.安史之乱导致门第观念强化
C.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举选官方式存在一定局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汉景帝末年,桑弘羊以“精于心算”而特拔入宫,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先后推行一系列重要经济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现象说明
A.唯才是举是选官的基本原则B.选官方式取决于统治需要
C.澄清吏治是选官的主要目的D.察举制已丧失了选官功能
2022-05-13更新 | 56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征辟制起源于汉代,皇帝选聘重要官员叫征,其他高官选聘幕僚为辟,是面向社会有名望的文人名流和有德有才、有名望的较低级别官吏进行选拔的方式。这种由皇帝下诏面向社会范围的公开征召人才,需要辅以大臣察举推荐,既不定期举行,也无一定之规。据此可知,征辟制(   
A.营造了国家重视人才的氛围B.使各种人才均受到国家重用
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突破了官吏选拔标准的限制
2022-05-07更新 | 49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隋唐科举取士兴起,成为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指定一个自己的儿子通过荫庇获得入仕资格,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仙李白,才华横溢,一生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而是通过“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的方法,在别人推荐下,被征召到长安,成为文学侍从之臣。由此可知(     
A.科举尚未形成风气B.唐朝选官制度多元
C.八股文非李白强项D.荐举仍是入仕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B.折射出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C.体现与士族间某种妥协D.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9 . 唐诗“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注:翠微为唐代宫殿名)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描写的是(     
A.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场景B.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
C.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D.国际都会长安的繁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朝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入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
A.提升了官吏的整体素质B.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
C.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D.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