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盛泽镇在明弘治年间尚为村落,居民仅五六十家;嘉靖年间始渐成市集,居民增至百家,以绫绸为业。到了清初,因为“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贸咸举”,所以逐渐成为吴江县第一大镇。由此可见,盛泽镇的发展(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集镇内部商业分工日趋繁细
C.开启了中国城市化进程D.仰赖新兴的太平洋贸易提供市场
2 . 明清时期,“苏松熟,天下足”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沿海省份可耕地面积增加到19152万亩,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45%;1850年,北至天津,南至广州的沿海城市,均成为国内贸易中转站和对外贸易枢纽。这说明这一时期(     
A.海外贸易繁荣B.地区贸易网络形成
C.经济重心东移D.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023-07-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铁三角”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小农经济主导地位的强化与传统程朱理学的束缚构成了一个铁三角的关系:双向箭头表示双方的相互作用。

——据毛佩琦《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

材料二   从世界史或全球史的立场看,明初中国专制王朝国力的鼎盛时期正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西方透露出的资本主义曙光与明中叶以降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冲动几乎同时。西方的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正是中国的明清之际,西方文明赶上东方文明,中国从先进到滞后,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发生的。所以说,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以及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

——据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结合材料一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4 . 明代商书《客商一览醒迷》中强调“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术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而必招横祸”。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义利观B.商业活动注重诚实守信
C.商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D.政府严格限制经营行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乾隆盛世”

材料   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访华,使团成员通过回忆录、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清朝前期的社会情况与他们的所思所想。

使团成员内容摘要
乔治·马戛尔尼
使团正使,著有回忆录《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相继登基的四个皇帝,都具有卓越的治理,不寻常的精力和果断的毅力……不仅保存了王位,还将领土大加扩张。
乔治·斯当东
副使,著有回忆录《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中国王朝固守着自己的方针,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幸福的天堂,不愿意同外国打交道,不愿意自己的臣民同外国人有来往。
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和历史的文献中找不到任何自由色彩的理论,他们认为这种理论最后一定导致犯上作乱。……他可以利用印刷按照自己的意图指导人民的思想。
约翰·巴罗
主计员,著有回忆录《我看乾隆盛世》
科学家、艺术家和博物学家如果走遍这个辽阔的国家,除了好奇心得到满足之外,很可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生活在水上的悲惨大清国人一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的也不放过。
威廉·亚历山大
随行画师,著有画集《中国衣冠举止图解》
结合材料,以“外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7-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前期的城市化及其动力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康乾盛世,开拓进取,政治清明,赢得了士人以及农民的支持。全国耕地由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752万余顷增加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900万余顷。18世纪时,番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得到推广,经济作物如棉花、桑叶、甘蔗、烟草、茶叶、花卉,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在著名产棉区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棉花地占了耕地一半以上。

——材料一、二均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3)九月初一日,康熙谕旨开放海禁,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清政府设立了闽、粤、江、浙四海关,各海关下又设置了众多的海关口岸,管辖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内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运等。

——摘编自汪炜《试论清代前期“四口通商”的成因及其财政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历史文献中对明代手工业的部分记述。这些记述反映出明代(     

记述

出处

(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卷四

(浙江嘉兴石门镇有油坊20余家)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钱而赢

万历《崇德县志》卷七

万历十六年(1588年)规定“立有文券、议有年限”的雇佣劳动者为雇工人,“短雇月日、受值不多”者不是

《大明律》

A.南方经济实力增强B.工商业市镇规模扩大
C.新型生产关系出现D.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8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盐商往往通过奢侈消费来炫耀自己的金钱财力,如马氏兄弟重金搜罗书画金石,并无偿供文人学者阅读品鉴。同时,为彰显自身雅趣,养士之风在盐商群体内盛行,吴门画派、扬州画派、桐城派等流派皆诞生于此。材料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A.商品经济促进江南文艺繁荣B.经济发展颠覆传统社会结构
C.市民需求推动地域文化形成D.奢侈消费发掘传统文化意趣
9 . 中国古代就有人们用弹弓为戏的文字记述,唐白居易《长庆集》等诗集中,都有不少记咏弹弓打鸟为戏的诗作。清代街头有专卖弹弓的小贩,儿童花几个铜钱就可以买到一个。弹弓系用竹子制作的,弹槽内安上泥丸,对准发射即可。以上史实表明(   
A.弹弓制作精良便于操作B.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
C.暗喻生态保护的重要性D.人们丰富的业余生活
2023-07-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新纪元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所示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和万历十一年(1583年)部分省域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农业经济重心仍在北方B.东南地区农业发展缓慢
C.地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D.中原地区人地矛盾加剧
2023-06-13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