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4世纪,欧洲一些城市开始兴起方言文学,意大利学者但丁的《宴会》就是第一部用地方方言写成的学术性著作,打破了使用拉丁文的规矩。这反映了(       
A.市民文学成为主流B.民族意识有所觉醒
C.地方分裂倾向加剧D.学术研究水平下降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古希腊和拉丁文诗歌的典型特征是押韵不严格。在12—13世纪时,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却已流行起符合阿拉伯诗歌韵律特征的“骑士抒情诗”和“择吉尔韵诗”。这反映出(       
A.军事征服带来文化征服B.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
C.文明交流促进文化创新D.阿拉伯文学水平高于西欧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3 . 公元6世纪,中世纪最权威的拉丁语法手册——普里西安的《基本原理》——在君士坦丁堡写成。凡是读过普里西安著作的人,不但学到了语法传统,还品读到了西塞罗、维吉尔这些名家著作的精彩片段。这可以用来说明(     
A.拉丁语在拜占庭帝国普遍使用B.古罗马文化对区域文化影响深远
C.奥斯曼学者吸收罗马文化精粹D.中世纪文人热衷于市民文学创作
4 . 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列文化现象的表述和图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公元前4千纪末,形成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的文字
B.②地公元前8世纪,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地公元前11世纪,开始使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D.④地公元前9世纪,出现“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的史诗
7日内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法学的奠基石,也是11世纪晚期罗马法回归西欧的媒介。11世纪晚期,《民法大全》进入西欧,极大地挑战了当地从蛮族法律发展而来的法学传统。后来,从《民法大全》也发展出欧洲各国更成系统的法学体系。然而,《民法大全》的重要意义远不止这些。罗马法原先具有浓重的群众自治的特色,但一经查士丁尼之手,就带上了拜占庭国家专制的特点。因此,在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的西方,《民法大全》支持了王权的兴起,起到与限制君权的观念相抗衡作用。中世纪晚期和现代早期的许多君主们都认为,查士丁尼提出君权至上的原则,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材料二: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西方有非凡的贡献:罗马法、希腊典籍、基督教同盟;海上贸易也刺激了西方经济中心的苏醒,如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对中世纪的西欧而言,拜占庭不仅是个军事堡垒、文化宝库,也是个挺可靠的盟友。不过,拜占庭文化留下最深印迹的还是各斯拉夫民族。在斯拉夫国家,东正教至今非常昌盛,拜占庭的记忆,不论好坏,仍然留在人们脑海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法大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欧洲的贡献。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文学叙史
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图中的文学作品与其诞生地相对应(填涂字母)

观察“中国文学发展史”时间轴,回答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宋词和元曲繁荣的原因包括(双选,填涂字母)
A.城市经济的繁荣B.印刷术走向普及
C.商帮群体的推动D.手工工场的兴起

(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部白话小说,这一做法响应了(单选,填涂字母)
A.百日维新的办报理念B.清末新政的文教政策
C.南京临时政府的除旧布新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4)当代文学载体的电子化特点直接得益于?(单选,填涂字母)
A.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推动
C.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D.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
2024-04-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罗马的首位史学家匹克托采用希腊文撰写了《罗马史》,在这部著作中,他将罗马民族的起源与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英雄相联系。在帝国初期,李维的历史巨著《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却以颂扬罗马祖先的辉煌业绩为主题,“致力于记述这个世界上最卓越民族的壮丽历史”。这两位史学家的观点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二人(     
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B.史学研究方法不同
C.面对的史学传统不同D.史学素养存在高低
8 . 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日耳曼民族居住在帝国北疆,莱茵河以东地区,在历史上与罗马帝国互动频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2世纪罗马人与日耳受人冲突(浮雕)

材料二   “他们中间没有私有的、划开的土地……他们不大吃粮食,生活大部分都依靠乳类和家畜,特别着重打猎。”“日耳曼人是令人生畏的战士,他们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小事由首帅们商议;大事则由全部落议决,如果人民不满意他的意见,就报之以喷喷的叹息声……他们天性纯朴,没有感染奸巧机诈,善待他人。”

——滴编自(古罗马)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1)指出两则材料在史料类型上的差异。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耳曼民族的特点。
2024-04-1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般认为,西方史学家中最早试图写一部贯穿古今‘通史’著作的是李维,李维在他的《罗马史》中说得很明白:‘我是要写一部罗马人的全史,始自罗马城的建立,直至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另一位历史学家塔西佗则执意要揭露罗马帝国早期统治者的真相,他的历史著作集中于描写宫延内部的种种劣行。与塔西佗同时,一位出身于希腊中部的传记作家普鲁塔克写作了一本传之久远的传记史学著作《希腊罗马名人合传》,这是一部文辞优美、描写动人的著名传记作品。书中人物不但有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有立法者、演说家和学问家。”

——摘编自王晴佳《西方历史的观念从古希腊到现在》

材料二   司马迁幼时聪慧,10岁开始诵习古文,20岁时,周游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了解了各地的一些风尚习俗和民间传说。《史记》全书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以人物传记为主,体例严谨,内容丰富。司马迁作为一位史官,对西汉统治者极为不满,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除此之外,还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民族国家的面貌。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历史学家与司马迁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罗马史学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4-04-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查士丁尼及其随从》一画中,皇帝被金色的光环所环绕,他手持盛有圣水的容器,庄严而又冷漠。他的左手侧是教皇和牧师,其右手侧也是两名牧师。由此可知,当时的东罗马帝国(     

A.具有政教合一色彩B.提倡多元文化共存
C.宗教氛围较为宽松D.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2024-04-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