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变式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在1934年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树后人物代表德国,法兰西女士在抚摸、讨好大熊。下面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奉行扶德抑法政策B.苏联模式受到西方国家青睐
C.苏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D.法国拉拢苏联维护自身安全
4 .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能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是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率先展开
②美国制宪会议——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④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工业化进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顾方舟(1926—2019),病毒学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5年,江苏暴发大规模脊髓灰质炎疫情,顾方舟团队临危受命,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开始自主研制疫苗。1960年底,首批500万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1964年成功改进剂型,将需冷藏的液体疫苗制成固体糖丸,一名儿童只需服用一枚糖丸就可达到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的年平均发病率大幅下降。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方舟一路艰辛跋涉,护佑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摘编自《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方舟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方舟、屠呦呦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彭士禄(1925-2021),广东汕尾人,中国共产党英烈彭湃之子,中国工程院首批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四岁时父母先后牺牲,八岁被捕入狱,此后为了生存辗转多地躲藏,童年坎坷经历磨炼了他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心照顾下,彭士禄迅速生长,积极上进,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1956年在苏联学习化工的彭士禄为了祖国需要改行学习核动力专业,从此与核事业结下不解之缘。1958年彭士禄接到秘密调令归国,出任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从那时起,他隐姓埋名30多年,期间主持筹建研发机构,带领团队成功建立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直到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才走进人们的视野。他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学副教授期间,也下大力气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改革开放后,彭士禄先后参与了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的筹建工作,为中国核电事业做出重要贡献。2021年3月22日,96岁的彭老在北京逝世,在他的病房里曾一直摆放着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模型,核潜艇发展是他一生的牵挂。

--《科技日报》:彭士禄: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士禄对中国核事业及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士禄在中国核事业及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进一步改革了医疗福利制度。设立翰林医官院为中央最高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地方也设有医官,政府要求这些机构“散药饵以救民”。医疗福利制度主要由政府建立,而宗族、邻里等组建的民间机构也发挥了辅佐作用。北宋医疗福利机构主要服务于皇族、官员、军人和处于贫苦状态的平民百姓。其中皇族、官员、军人享有较高水平和较为全面的医疗福利保障,而对贫民则通过安济坊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北宋还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病者利益不受侵害。王安石新法中的“市易法”,将药品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禁止不法商贩操纵药物,以假药、次药牟利坑害百姓。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8 . 下面是我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考古发现这些遗迹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高峰
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9 . 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下列各项中,一战中“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
①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政体
②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四运动”
③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
④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茅以升,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奠基人,获美国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1930年,他承接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使命,认为“不论行车或走船,总不要因为过桥而使人感到不适”,由此推翻了外国工程师的设计,自行设计出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道的双层桥方案。历尽艰难,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在国家危难关头提前建成,使数以千百万计的物资在短时间里从沪杭线被抢运过江。11月中旬,上海陷落,南京政府准备炸桥,深明大义的茅以升亲自指导,在日寇先头部队到达时炸断大桥。1946年9月,茅以升又开始了大桥的修复工作,以坚固、适用、经济为标准,1953年9月大桥全部修整完毕。茅以升的一生为祖国建造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大桥,这些“桥梁”犹如道道彩虹永留人间。

——摘编自宋玮《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茅以升建桥、炸桥、复桥的原因,并概括茅以升工程思
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茅以升给世人留下的“无形的大桥”的精神内涵。
2021-05-13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