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5 道试题
1 . 盛唐时期,唐三彩的骆驼俑和胡人俑(见如图)数量繁多。这从侧面说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唐文化兼收并蓄C.青花瓷制造发达D.佛教和道教融合
2024-01-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高中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对部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了下图知识纲要结构。据此可知,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重要概念
羁縻政策、华夏认同、大一统思想、民族迁徙、互市……
一般概念
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册封、和亲、土司制度、都司、戍屯政策……
史实
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清朝满蒙联姻……
A.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发展B.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C.中外和平交往基本状况D.民族政权间的交流交往
2024-01-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太宗时期,建立了以都督府、都护府为核心的边疆治理体系,针对边疆民族的特点实行羁縻府州制度,以各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边疆地区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允许世袭。唐太宗旨在(     
A.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控制B.削弱节度使实力
C.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体制D.促成国家的统一
4 . 如表是按朝代进行的知识梳理,其中属于唐朝的是(     
A渤海郡王、政事堂、“雁塔提名”
B奴尔干都司、迁都北京、致良知
C河西四郡、推恩令、独尊儒术
D燕云十六州、三衙、《梦溪笔谈》
A.AB.BC.CD.D
2024-01-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帏帽原为游牧民族防风沙用的实用型帽子,网帷垂至颈部,传到中原地区后成为贵族妇女出游的时尚性装束。朝廷曾禁止这种风尚,但越禁止越风行,以至“则天之后,帏帽大行”。唐玄宗时期,帏帽被网帷尽去、靓妆露面的胡帽所取代。这一现象(     
A.体现了服饰演变艺术性趋势B.威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胡化进程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6 . 《骑马带猞猁双垂髻彩绘女俑》(如下图)出土于唐朝金乡县主墓,这一陶俑呈现的是唐代贵族妇女带着助猎的猞猁,身穿胡服,骑着骏马外出狩猎的场景。该陶俑可用以说明唐代(     
A.习俗胡化已成为主流B.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
C.贵族生活的奢侈腐化D.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
7 . 《新唐书》共225卷,有8卷记载的是“北狄”“东夷”“西域”“南蛮”等海内外民族历史,尤其提及:“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有(       
①设置羁縻府州   ②实行行省制度   ③战争、和亲、册封   ④推行“改土归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24-01-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朝阳古称“龙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的交汇地,见证了中原文明和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

材料一   公元407年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在朝阳建立北燕政权,其延用具有汉文化色彩的国号“燕”。在已发掘的北燕王室冯素弗墓葬中,出土的铜质鎏金官印及墓表上均刻汉字。墓中的铁甲片样式具有明显中原风格,其中出土的饰品如鎏金铜带钩和步摇饰,亦有明显的汉文化色彩。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冯太后即出身于北燕王室冯氏家族,受家族的汉化影响,冯太后汉文化修养相当精深,为其日后领导北魏的汉化改革打下基础,并影响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432年北魏攻灭北燕并火烧龙城。后冯太后从北燕宫殿废墟上搬来础石做基石,于北燕宫城南门旧址建“思燕佛图”木塔,即朝阳北塔,来纪念其祖父北燕王冯弘以及弘扬佛法。北塔的础石吸收了前朝各民族的风格,又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北魏的民族特色。

材料二   隋朝重修朝阳北塔,新塔具有明显隋代特色。唐朝在塔上增加了精美的彩绘,北塔成为隋唐时期朝阳地区民族融合的缩影。唐代营州治所设在朝阳,管辖今辽西地区,营州境内设置18个羁縻州安置内附少数民族,对维护边疆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营州是东北诸族与中原往来的交通枢纽,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由此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少数民族的异域文化也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文化。营州境内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使民族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牙郎”遂应之而生,安禄山、史思明皆因懂蕃语而在营州出任互市牙郎,此外,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和渤海郡王大祚荣都出身于营州地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燕政权汉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朝阳地区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影响。
2024-01-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10 . 如图为“贞元册南诏”石刻,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的石壁上,记录了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德宗派遣袁滋为“册南诏使”,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并赐金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石刻中的史实能够印证唐朝(     
A.直接对云南实施了有效的统治B.促进了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融合
C.通过册封方式对边疆进行管控D.成功离间了吐蕃与南诏的关系
2024-01-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