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68 道试题
1 . 唐代关于扬州的诗歌不胜枚举。如反映水运状况的“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反映街市风貌的“夹河树郁郁,华馆十里连”;反映夜市生活的“夜市千镫(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据此可知,唐代(       
A.经济的活跃助推了诗歌创作B.经济重心南移速度明显加快
C.大运河造就了扬州经济繁荣D.扬州城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
2024-03-22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2022年11月,G20领导人峰会召开,美、日、中、英等国通过《巴厘岛峰会宣言》,计划在未来关注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涉及蓝碳、水产、海洋健康主题,以及解决塑料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领域的问题。该宣言的发表说明(     
A.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共识B.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点
C.全球治理体系有所发展D.区域集团化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24-03-2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张之洞曾于戊戌变法期间斥民权议院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1901年却声称:“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百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中国正可以借此“政体学术”“相我病症”。材料反映出(     
A.维新变法改变了清末力量对比B.清末“新政”由洋务派为主导
C.洋务派坚守“中体西用”的论调D.时局变更影响士大夫的认知
2024-03-2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附近的南海县创办了继昌隆丝厂(见如图)。相较于手工缫丝厂,该厂采用机器缫丝,所缫新丝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产品畅销欧美。继昌隆缫丝厂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靠近沿海传统思想束缚小B.依托华侨寻求资金的支持
C.区位选址利用了口岸优势D.企业产品适应了市场需要
2024-03-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63次组卷 | 13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代南阳地区的画像石通常能以强烈的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画像造型简洁,神态生动自然,线条刚劲有力,多表现出豪迈粗犷,浑朴古拙的形态。画像多追求“神似”,雕刻手法更为质朴、自然。这可以说明汉代(     
A.南阳地区绘画水平高超B.丧葬礼仪存在区域差异
C.经济水平影响雕刻工艺D.艺术表现具有时代特征
2024-03-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抗战时期,延安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劳动,自己挖窑洞,建宿舍,修缮学校基本设施。学校还在各院抽调四十五人到南泥湾开秋荒六百亩,创下一人一天开荒一亩二的高产纪录。 到 1943年基本实现了办学自给自足,还为边区政府上交救国公粮。这些做法在当时(     
A.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B.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需要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劳动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表1,与1980年代相比,1990年代的人口迁移变化应归因于(       
表1   1982—2000年人口迁移总量与流向比较(单位:万人)

年份

迁移总量

迁入城市

迁入城镇

1982—1985

3044.0

546.0

428.0

1985—1991

3384.0

629.0

637.0

1990—1995

3323.0

1027.0

311.0

1995—2000

14439.1

4543.4

1429.4

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现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D.城市改革的全面启动
9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64次组卷 | 10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林则徐在编译《四洲志》时,大量进行删减换词,如在原书中提到彼得大帝如何将俄国蜕变为欧洲文明强国,在译著中却找不到“文明”这一译词,却以“火器”和“战舰”所替代。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华夷之辨”观念影响B.俄国农奴制的严重弊端
C.学习西方文明欲望强烈D.反思《南京条约》的签订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