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的史书市场

1902年,书商在金陵乡试场前统计:“所销之书,以历史为最多,”《史论类纂》广告谓:“自维新后,试场、学堂莫不以历史试士,统观两场题目,均须切实史事。”书籍市场上,史论类书籍和西史书籍被士子广泛购阅,读史风气渐开,“通知今古,兼习外事”成为风尚。1902年,梁启超在其发表的《新史学》中言;“《二十四史》也,《九通》也……此等书皆万不可不读。”此一观点颇受趋新人士和举子的赞同。史书发行泛滥于市,泥沙俱下,《瀛寰志略》等史地书籍和《明治维新史》等外国政治史也分外畅销。底层读书人心目中的“史论”“史学”与“历史知识”等概念几乎画上等号,并无明显分别,“简”“速”“全”成为购买史书的标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厚重史籍经由市场筛选简化,成了“可读之书”。时人多评举业史书难脱词章窠臼,不足为史著,只不过是将策论新瓶装旧酒,商业繁盛与质量低下形成鲜明的反差。

——摘编自王乐鑫《清末科举改制前后的史书市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史书市场繁荣的原因,并简析史书市场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史书业的出路在哪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在中世纪,意大利人的奢华服饰仅限于教会高级人士出席重大仪式庆典时所穿着的法衣,即使封建贵族阶层也很难享受。但中世纪晚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延绵不断的封建战争和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复兴,改变了人们对服装样式和材质的审美和需求。这一时期,骑士和军队制服元素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材质和装饰风格,对意大利的服装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1333年,佛罗伦萨商人杜乔·普奇专门在拉古萨的金匠铺花费30杜卡特,订做了一条镶嵌许多宝石的银质镀金腰带。当时对奢华服饰和时髦潮流的追逐不只是贵族商人等特权阶级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时尚。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奢侈品生产与消费的顶峰时期。在穿的方面,“昂贵雅致的服装、精心制作的头饰、车马随从和讲究的家具,在当时(不同阶层)都很流行”。“仅路易十四自己所穿的一件衣服就饰有1400万法郎的金刚石。而路易十五继承了先王的奢侈遗风,他的宠妃彭芭杜尔夫人的奢侈更骇人听闻——在得势的19年中,她为展示身份和地位花费就有36327268里佛尔”。一系列的事件造成了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严重困难,国王与大臣、特权者的斗争一直未停,尤其是巴黎高等法院利用其注册权与国王的抗争、三级会议与路易十六的抗争等。

——摘编自杜广强陆伟芳《奢侈消费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人的服饰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的意大利与17、18世纪的法国在服饰方面奢侈消费的共同点,并简析法国奢侈消费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5 . 由古至今,中央政府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政策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国家管理土司事务的机构主要有吏部、兵部、礼部等,地方设置的相关机构,既有布政使司,又有都指挥使司、羁縻卫所。一般情况下,布政使司管理设置在民族聚居地区的土府、土州和土县等土官机构;都指挥使司和羁縻卫所管理设置在靠近内地的土府、土州和土县等土官机构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宣抚司等土司机构。清朝前期,中央设置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在地方,雍正三年(1725年),中央在西宁设置了“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一职,进而全面强化对青海地区四十家土司的控制。

——摘编自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

材料二   在传统乡村社会里,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是王爷、土司、上层僧侣等,他们因占有大量土地而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邓小平认为“减租、土改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是完全不提……不是我们从外面给他们做决定,而是由他们自己做决定”。他主张先在民族杂居区进行土改,后在边境进行土改。最后,西南通过土地改革,政治权力深入少数民族乡村的各个角落。“全区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000万余人,占人口28%,人民武装已发展到224万余人,占人口3%。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大批农民积极分子。……并随着运动的深入,在贫雇农积极动员起来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改造了农会领导成分和农会政权。”

——摘编自伍小涛《邓小平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建政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西南民族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中国西南民族政策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对外交往史是一段备受欺凌的历史,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从此,维护国家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实现独立必须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断绝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遗产”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和执行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三大政策。根据上述政策,毛泽东访问了苏联,并于1950年2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张清敏《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共同的战略利益促使中美关系缓和,两国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两国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两国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中美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但两国关系的基础是脆弱的,由于双方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美国也没有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这也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基础脆弱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

——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

材料二   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
8 . “共同富裕”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相关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与“不变”。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1949—1978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农民困难户社会主义劳动社员差别合作社资本主义农业
频次111847457514841393330

1978—1987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收入经济农民大队农村干部致富社会主义党员
频次124120114114917245393836

1987—2012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经济地区社会主义农村企业扶贫分配农民群众先富
频次389318270187172166145143123113

——摘编自杨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有哪些“不变”?
(2)材料将《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请您指出任一阶段划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
2023-11-05更新 | 315次组卷 | 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水三中、天水九中、新梦想高考复读学校2024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又一次陷入了没有秩序的黑暗之中,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无数被屠戮的生命,各国开始了深刻反思。19449月至10月,中、英、苏、美四大国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就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目标达成了一致。1945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美国、苏联的领袖表示:“我们已经决定,与我们的同盟国一起尽早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与安全……”1945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摘编自《联合国成立》

材料二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变了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是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历史性转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己任,坚决反对在国际事务中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坚决反对制裁施压和“长臂管辖”,倡导以和平方式化解国际争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同各国携手开辟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

——摘编自《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了全球范围内的“扶贫奇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利用行政手段对生产资料进行再分配,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困的经济根源,为农民摆脱贫困创造了物质条件。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亿万农民走上合作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起以农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村公有制经济体制。同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养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的社会救助体系,缓解了农村地区极度贫困的局面。

——摘编自白晋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贫困问题,致力于解决过往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识别对象不准、后续动力不足、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独特的习近平贫困治理观。

——摘编自李文《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理论渊源与实践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时代意义。
2023-10-18更新 | 281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