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02 道试题
1 .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美国和新加坡都具有显著移民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1818年底,东印度公司派遣它的得力干将莱佛士前往马六甲海峡东面进行殖民探索。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

——整理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新加坡史》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摘编自陈曦《浅谈美国的权力制衡机制》

材料三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民族多样性可以说是与生俱存的。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后,便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组织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美国化运动造成了民族关系的紧张,暴露出强迫同化的低效性和反民主性。美国化运动的不成功结局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认真反思民族关系,文化多元主义应运而生,……少数民族集团把盎格鲁撒克逊(日耳曼人的一支)新教徒集团视作民族群体之一,而不是必须归从的主流或主体民族,自己民族文化也是美国文化的有机部分;把美国视为一个开放社会,人们有权利寻求与民族祖先国家的交流。

——摘编自高鉴国《试论美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新加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东印度公司在殖民过程中拥有的“特权”。
(2)战争直接推动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写出该战争的双重性质。概述材料二中所体现的1787年美国宪法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宪法对美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国移民社会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简述相较于美国而言,新加坡移民社会的文化差异。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夫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王夫之生活在明清交替的动荡时代,他极其反对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批评心学注重内省、鼓吹“心悟”的为学路径。强调要以史为鉴,以“求治之资”。他认为“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王夫之还指出了读书的目标和原则,“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特别强调“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观点,表现出了重“行”的倾向。从内在关系上看,王夫之“行可兼知”的观点与我们现代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出真知”思想具有可通约性。王夫之的学术思想广博精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曾评价他:“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在王夫之宏大的思想体系中,其有关读书治学方面的思想也是值得重视的,他的治学之道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摘编自黄卉《王夫之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道》

(1)根据材料,概括王夫之有关读书治学方面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读书治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2024-01-14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于敏,1926年出生于河北省。1944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1949年本科毕业,考取了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任助教。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于敏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后,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学科的国际前沿;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形的设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他还突破了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新一代年轻人才。

与同时期从事核武器研制的大多数同志不同的是,于敏不曾出国留学或进修。对此,他说,留学后“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厥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言拒绝。为了完成组织交代的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他曾隐姓埋名28年。

——据王齐龙《感悟民族脊梁的家国情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在科技事业上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连年战乱,以致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土地抛荒的现象十分严重。北魏进入中原后,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孝文帝即位后,希望农业不景气的状况有所改善,他一再号召:“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勤”,然而天灾几乎连年发生,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北魏统治中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鲜卑贵族对土地的兴趣也愈来愈强烈,他们纷纷“就耕良田,广为产业”,民无田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民失去土地,四处飘流,或转投豪族,成为荫护人口,或聚集山泽,成为绿林好汉。公元485年,孝文帝开始实行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均田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22-23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加快了市民阶层的知识化过程,并培育了能进行思想战斗的知识阶层。城市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主要发生地,因为工商业活动加深了对人的能力和人的价值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理性思想也通过大学平台承继、交流和传播,且中世纪大学培育了一支有着独立思想的学者队伍。15世纪中期出现的印刷术,则“给人类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使之能传播得更远,传播层面更广”。于是,欧洲不仅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欧洲,而且成为有思想的欧洲。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沙龙兴起和繁荣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启蒙运动兴起和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沙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通过沙龙,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之间的思想交锋,更甚者可以追溯到某些思潮的变迁,同时在沙龙聚会上也产生了众多流传后世的佳作。而作为沙龙的女主人,利用她们的身份地位也为启蒙思想家提供帮助和庇护,同时也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改变着当时的女性。18世纪是哲学的摇篮,是启蒙运动的摇篮,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舞台。

——摘编自李国强《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中孕育的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到18世纪法国沙龙的作用。
2023-05-23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3年,严复译成英人甄克思著《社会通诠》一书,并于次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有感于原书谈到即便是在共和制度下先进的西方国家,其内部的各民族仍难真正统一,遂写了如下的按语

吾译前语,于吾心怦怦然。何则?窃料黄人(注:中国)前途必将光明,生于忧患,行且有以大见于世史,无疑也。天下惟吾之黄族,其众既足以自立矣,而其风俗地势,皆使之易为合而难为分。世有深思之士,应有感于吾言。

——摘编自严复《〈社会通诠>按语》

材料二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说斯大林是“迫害狂""自大狂”,“仅仅从电影上去研究国内和农业的情况”,“用地球仪来制定作战计划的”等。

198512月,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雅科夫列夫就向戈尔巴乔夫进言道:“在我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而是一种新的宗教,它屈从于专制政权的利益和它任性的要求。”它“足以使任何创造思维甚至经典思维都毁灭殆尽。”

19877月苏联《消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以前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19886月取消中小学历史课考试,于1989年销毁全国所有学校的历史课教材。198912月在苏联所有高等学校停止开设马列主义课程。

——摘编自陈宏滨,赵娜《苏联解体的历史虚无主义之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2023-08-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注:清前期廉熙、雍正、乾隆(1662-1795)三朝统治的134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材料二   康熙于1683年统一了台湾,全国最后归于一统……康熙即位之前的七八十年   间,中国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光战争就打了40年,民不堪命。到康雍乾时,分裂归于一统, 人心思定,稳定和发展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愿望。康熙总结自己一生时说:“孜孜汲汲, 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每事必加详慎”“即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

——陈流《康乾盛世成因蠡析》

材料三 康雍乾盛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表 中国与英国(欧洲)18世纪人均国民收入对比

人名

年份

中国

英国

中英之比

刘瑞中

1700

13.2

19.91

0.66

麦迪森

1700

600

923(欧洲)

0.65(中欧之比)

刘逖

1700

378


低于0.33

——整理自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乾盛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5月,监察御史曾宗彦奏请朝廷下令克期精炼陆军,并下令军队一律改习洋操。6月中旬,康有为呈递《停弓刀石武试改兵校折》,建议先于京津,遍于各省,小学、大学次第备置课程功课仿照德国、日本;并考虑将过去的武试举人一律送进这类学校学习。同时,派遣强健才武有志学生就学于德国、日本军校。之后,光绪帝连发上谕具体实施曾、康两人的上奏方案。对于军械枪炮的购置或自造,也应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撤销督办军务处,袁世凯指挥的新建陆军改由直隶总督节制;同意各省绿营练勇认真裁并,汰弱留强;同意八旗、满洲、蒙古等旧有军队以不同方式改习洋枪,刷新精神,摒除积习。还命令各省将军、督抚和学校提出具体办法,利于军事人才选拔;各省筹拨经费,添设海军、筹造军舰。因时间急迫,改革并未取得实际效果,但开启了中国军事改革的方向。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宗彦、康有为的军事改革主张得到清政府接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日维新期间军事改革的特点。
9 . 从古至今,民生一直都是国家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基层的人民群众及其所需所想关乎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三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内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这些思想也进一步发展演进,为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就是为了给需要保障的人民带去及时的帮助和温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增强其幸福感。

——摘编自《我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现实启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汉初兴七十余年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西汉统治者如何应对富者“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事业的指导理论。结合所学,简述党和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历经十三年,精心修綦而成。共收录书籍3462种,79338卷。将凡能收入的内容全部完整收入(除了删、毁的内容),体现“述而不作”的传统精神;经部书籍置于最显赫的位置,"甄录最宽",所收著录接近全部著录书籍的1/5。而有关生产工艺、科学技术一类的书籍,却被贬为“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除某些为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项目如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桑外,其他方面收录的则寥寥无几;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有关科学技术的著作,也挂一漏万。《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修辑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损失。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汇集了伏尔泰、卢梭等150余位作者编著《百科全书》,其间屡屡遭受耶稣会派的强烈反对、政府的查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该书采用辞条的形式把各门科学知识汇集,每一辞条,作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该命题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做出全新的阐释或详细的记述。《百科全书》不仅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全貌,而且反映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表达了那个时代各个领域启蒙学者的要求与呼声。

——均摘编自肖东发、周悦《<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及《四库全书》编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3-07-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