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并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
(2)据材料二,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2023-03-1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伟大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力量作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提醒国人:“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要济弱扶倾”"尽我们民族的天职"”“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勾勒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而凝练成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归纳在此纲领的引导下,他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歌曲中提到的领导我们“站起来”“富起来”的两位领导人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及开创的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字知识,中国能够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综上,请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借鉴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2023-03-1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很多,迁徙持续不断,此起彼伏。北方汉族人口向江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规模流亡迁徙。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并补充内地居民的不足,经常招引或强制他们入居内地……与汉人杂居的少数民族与汉人一样要纳租调、服劳役,即“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兴亡不定,冲突激烈,他们大多推行汉族传统政治制度。

——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日耳曼人的家乡在欧洲北部,他们不断向西迁徙,公元2世纪开始居住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和北部边境。376年,日耳曼人当中的东哥特人在匈奴人西进的压力下,向东罗马帝国皇帝请求许可他们成为帝国的臣民,并许诺提供赋税和军队。戏剧性的是,他们在两年后打败了不可战胜的罗马军团。几年后,日耳曼人中最著名的西哥特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个行省和意大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卷)等

(1)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所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耳曼人迁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水源是许多条热带河流,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而且保障了这种条件的持续,即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

——摘自吴昊编著《古希腊城邦史》

材料三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埃及易于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形成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的主要经济活动并指出其形成的独特政治文明。
(3)综上所述并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人类早期文明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刺史奉诏条察州,惟一条察强宗豪右,其五条皆察二千石。(张敞)拜冀州刺史,既到部,而广川王国群辈不道,贼发不得,敞围王宫搜得之,捕格断头,悬王宫门外。因劾奏广川王削其户。盖自贾谊自文帝时已虑诸国难制,吴楚反后防禁益严,部刺史总率一州,总以此为要务。

——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材料二   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

(何)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摘编自班固《汉书》


(1)根据材料,概括刺史的职责并说明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刺史制度建立的背景并归纳其性质。
2023-03-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如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2023-03-03更新 | 760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这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郭家庄的160号商代墓中出土了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出土了 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杨育彬《河南考古50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分地”则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种“公作”与“分地”的区别,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从160号商代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归纳当时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8 . 2019年,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材料二(地图)

材料三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并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选自“共同纲领”序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实现了材料中“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材料二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3)材料三“新社会新国家”是什么性质?“新国家”开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地方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初期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了地方“日就困弱”?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023-0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并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