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7 道试题
1 .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人,到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这一现象说明 (  )
A.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2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A.AB.BC.CD.D
2013-01-25更新 | 150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
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4 .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④B.③C.②D.①
2011-06-13更新 | 1950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5 . (19世纪、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011-03-15更新 | 962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和保障物资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B.是宗教顺应时代的体现
C.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D.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
7 .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B.德国——日本
C.日本——英国D.英国——美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