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2 .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下列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2018-10-15更新 | 618次组卷 | 3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下列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朱熹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
2018-10-04更新 | 75次组卷 | 31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2018-10-01更新 | 47次组卷 | 2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从左图到右图,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2018-08-27更新 | 479次组卷 | 32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18-06-09更新 | 8863次组卷 | 13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6-01更新 | 3545次组卷 | 4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如此评论理学的某一观点:“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与该观点相契合的是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C.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D.知致则意无所欺,而可诚矣;意诚则心无所放,而可正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是
A.万物同体B.致极良知C.人悦易从D.随材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唐末到两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A.致良知
B.理即天道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