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瑰宝之一,最早出现在南宋数学家杨辉于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杨辉三角”揭示了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数表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规律(如图所示),则“杨辉三角”中第30行中第12个数与第13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5月)数学试题
2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将底面为矩形且有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称为“阳马”.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中,已知.该“阳马”的外接球的表面积______

2024-05-04更新 | 1170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卷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3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如图所示,在滕王阁旁的水平地面上共线的三点ABC处测得其顶点P的仰角分别为30°,60°,45°,且ABBC=75米,则滕王阁的高度OP________米.

2023-12-20更新 | 645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一)(3月)数学试题
4 . 科拉茨是德国数学家,他在1937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任给一个正整数,如果是偶数,就将它减半(即);如果是奇数,则将它乘3加1(即),不断重复这样的运算,经过有限步后,一定可以得到1.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猜想,但目前还没有证明或否定.如果对正整数(首项)按照上述规则施行变换后得到,依次施行变换后所得到的数组成数列是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_______
2023-11-22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调研联考数学试题
5 .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三角形数”是一列点(或圆球)在等距的排列下可以形成正三角形的数,如1,3,6,10,15,…,我国宋元时期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所记载的“垛积术”,其中的“落一形”锥垛就是每层为“三角形数”的三角锥的锥垛(如图所示,顶上一层1个球,下一层3个球,再下一层6个球…),若一“落一形”三角锥垛有10层,则该锥垛球的总个数为___________

(参考公式:
2023-05-23更新 | 61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联合调研数学(文)试题
6 . 若点P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则点P叫做的费马点.当三角形的最大角小于时,可以证明费马点就是“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即最小.已知点O是边长为2的正的费马点,DBC的中点,EBO的中点,则的值为______
2023-05-20更新 | 106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卷
7 . 如图为陕西博物馆收藏的国宝——唐·金筐宝钿团化纹金杯,杯身曲线内收,玲珑娇美,巧夺天工,是唐朝金银细作的典范之作.该杯的主体部分可以近似看作是双曲线C的部分的旋转体.若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点P,使得直线PAPB(点AB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的斜率之和为,则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8 .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提出了一种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三斜求积术”,即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的面积为.若,且的外接圆的半径为,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2022-11-01更新 | 93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数学(文)第三次检测试题
9 . 《米老鼠和唐老鸭》这部动画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令我们印象深刻.如图所示,有人用3个圆构成米奇的简笔画形象.已知3个圆方程分别为:圆,圆,圆,若过原点的直线与圆LS均相切,则截圆Q所得的弦长为________.

2021-11-30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数学试题
10 . 宋元时期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其巨著《四元玉鉴》中利用“招差术”得到以下公式:k(k+1)=n(n+1)(n+2).具体原理如下:∵k(k+1)=k(k+1)[(k+2)-(k-1)]=[k·(k+1)(k+2)-(k-1)k(k+1)],
k(k+1)={1×2×3+(2×3×4-1×2×3)+…+[n(n+1)(n+2)-(n-1)n(n+1)]}=n(n+1)(n+2).
类比上述方法,k(k+1)(k+2)=____.
2021-11-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