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6 道试题
1 .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________的心情,“试卷”刻画出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

2023-08-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作答。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07-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晁说之

长年何事不悲秋,今日天涯愁复愁。

故国老槐空寂寂,半天归雁自悠悠。

故知庾信多清泪,何事陶潜亦白头。

前日家人带楸叶,求身强健更何求。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诗人,作品中不乏对悲秋这一主题的书写。②楸叶:中药名。具有消肿拔毒,排脓生肌之功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年”是从时间角度突出悲秋之久,次句的“复”字则突出了忧愁之多。
B.老槐寂寂,无人看管,归雁悠悠,未捎书信,“空、自”暗含诗人幽怨之意。
C.首联是以“悲秋”直接点题,颔联是以秋天的典型意象“归雁”间接点题。
D.诗人卧病后深恐难以归乡,就捎信请家人捎来楸叶,以便好好将养身体。
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抒写自己的悲秋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5 . 下列对课文文意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氓》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虽生活时代不同,但悲剧命运极为相似,均被丈夫无情抛弃后愤然反抗。
B.《蜀道难》与《蜀相》能代表李、杜的诗歌风格。《蜀道难》节奏促迫,一泻千里;《蜀相》一咏三叹,精细打磨。
C.《望海潮》与《扬州慢》均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颂升平,一伤离乱,虽情感主旨差别显著,但表达方式大致相同。
D.《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均有对生死的思考。王羲之感慨快乐易逝、人生短暂,陶渊明则平静随化、乐天安命。
2023-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关于古代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照的《拟行路难》开篇以“泻水”比兴,以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暗示了当时人的境遇取决于门第的社会现实。
B.杜甫的《客至》颈联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有勉励客人安贫乐道之意。
C.黄庭坚的《登快阁》描写了自己在日出之际登阁游赏的情景。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幸有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与白鸥订盟,永诀机心。
D.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的颔联和颈联写得细腻生动,闲适恬静,但其中的长夜不寐和日中无聊,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2023-04-06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B.《离骚》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蜀相》中“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
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
2.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9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作者收复中原的决心已经没有先前强烈。
B.《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虚室”不是“家境贫寒”的意思。“虚室”引用《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之意,意思是人能心境清虚无欲,则道心自生。由此可见,“虚室”是比喻,喻指澄澈明朗、心无挂碍的心境。
D.《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对梦境的描写,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静谧幽美的湖月。从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到曲折迷离、千岩万转的道路,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
2023-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 ______(季节)的繁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22-12-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