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卫星佬

韩少功

一位姓刘的朋友,眼下在电视台当差,来我家玩过一次,执意要帮我装上电视卫星天线,决不让我成为文明的弃儿。

一辆工程车就这样灰头土脸地开来了,车上跳下两位技师,手操时讲机,吩咐手下人搬出监测器、钻孔机、定向仪、解码器、手提电脑等等,还忙着检查基础工程,即一个直径一点五米的水泥座一我家已经遵照吩咐提前打造好。

他们架上铝皮锅,靠定向仪确定方位,靠监测器查验信号,靠电脑上网按寻参数资料。一拨人在野外操作天线,另一拨人在室内调试电视,双方在对讲机里哇啦哇啦呼叫,忙得一个个满头大汗。碰到什么疑难,他们还打手机咨询更高级的专家,甚至直接打到出产设备的厂家。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过程中,我又能端茶倒水,完全帮不上忙。

朋友送来的这口锅,本身就价值两千.这笔厚礼实在让我过意不去,买一车西瓜送去电视台还礼,是后话不提。

几个月以后,雷击打坏了天线。我不好意思要工程车再跑一趟,正在为难之际,一位邻居对我说:“何不喊毛伢子来一趟?”

毛伢子是谁?

毛伢子就是桥头村路边那个杀猪佬呵。邻居说,他近来也兼营卫星天线安装,别人也叫他“卫星佬”。我不大相信杀猪的能玩好卫星,没有接受邻居的建议,合糊了一下,没料到邻居很热心,竟自作主张拜托一位运竹木的司机,捎了个口信下山去。卫星佬就这样进山了,站在院门外高声大叫。

我不认识他,见两个汉子的裤腿上满是泥点、以为是打鱼人来卖鱼,连连表示我们不要鱼。“不是你叫我来的么?”毛师傅很纳闷,给我出示一只用草绳捆着的铝皮锅,让我明白他们的来历和来意。

他们当然没有汽车,只骑来了一辆浑身哗啦乱响的旧摩托,一个人抱着大锅反坐在车尾,另一个挂着两个工具袋向前开车,一正一反珠联璧合,就像一棵歪着头的大蘑菇上了路,更像一只支着锅形天线的预警飞机嗡嗡嗡进了山,哪怕在田间小道也能七弯八折,一往无前。进了大门以后,大脚板踩得到处是泥印,他们既不细察,更不多言,三下五除二就打上前去,动作如果不说是粗鲁但至少是猛烈,简直是在杀猪。他们不由分说把肥胖的电视机抬到室外,扔在草地上任它哼哼,接上电线,就当成监测器用上了。他们既不需要定向仪,也不需要用量角器,只是抬抬头,看看太阳的位置,甚至是太阳在云中可能的位置,把一口铝皮锅左挪一下,右旋两下,再踹它三两脚差点踹出了我想象中的尖叫,很快就校准了卫星方向。他们对锅座安装更无教条主义,如果你同意,他们更愿意省掉钢架,找来一些断砖废石,不一会就砌出三个砖墩,让锅座由一条钢腿变成三条砖腿,不像是架天线,倒像是砌猪圈。

卫星锅成了潲水锅,这样虽不大好看,虽不符合技术规程,但实际上更结实和更稳固,有抗风和防锈的诸多实惠。在锅中央的高频头上,他们随手罩上个底朝天的可口可乐半截瓶子,算是乡下人的即兴创造,一个防雨的小把戏。

猪杀完了,肥胖的电视机也被捉回室内重上屠案。杀猪佬揪去一把鼻涕,在裤子上擦了一把,对各种解码参数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对“亚太一号”“泛美二号”“雅玛尔”一类卫星名称如数家珍脱口而出,随手调试出屏幕中国的、港台的、南亚的、中东的、欧美的各种音画,就像从竹笼里掏出一只只猪,看你要哪一只,看你要剁哪一块,他都可以熟练地剁好,足斤足两,老幼无欺,价格也便宜:装一口锅,连人工和线材费用总共三百左右,不到一头猪的钱,我这才知道卫星天线已经大大降价。

我要他们吃了饭再走,他们连连摇头,说天已不早,还要顺路去茶盘砚收猪,准备明天卖肉,说完一溜烟骑着摩托走了。

我目送他们远去,怀疑他们的小小摩托无所不能,不但能把肥的瘦的卫星节目统统带上山来,也能把电子化数码化的大肥猪运下山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执意帮我装卫星天线,送来价值不菲的“锅"”;邻居自作主张托人捎口信请来卫星佬,这体现了他们的热情爽直。
B.“我”在装好卫星天线后留卫星佬们吃饭,在他们离开时又目送他们远去,这是因为他们收钱少,我感到过意不去。
C.“肥的瘦的卫星节目”和“电子化数码化的大肥猪”等语言表达打破常规,写出了卫星佬们职业身份的“跨界"。
D.“我”装电视卫星天线的经历,有着现代科技、田园生活和乡土人情的有趣组合,巧妙地折射了现代乡村生活图景。
2.小说中两拨人前后来装卫星天线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通过塑造卫星佬这个形象,作者表达了人们该如何对待“高科技”的思考。作者的思考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5G?让我们重温一下工信部颁发5G商用牌照的原文:工信部经履行法定程序,于2019年6月6日向4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4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其中,“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即5G,“G”是“ Generation(代)”之意。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了5G技求的三大业务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面向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面向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医疗等应用;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应用代表是无人驾驶等。

(摘编自贺诗《5G五问:它到底有多牛?商业市场有多大?》)

材料二:

5G与4G关键技术指标对比

技术指标4G参考值5G目标值提升倍数
用户体验速率10Mbps0.1~1Gbps10~100倍
峰值速率1Gbps20Gbps20倍
流量密度0.1Tbps/km²10Tbps/km²100倍
连接数密度105/km²106/km²10倍
空口时延10ms1ms10倍
移动性350km/h500km/h1.43倍
能效1倍100倍提升100倍
频谱效率1倍3~5倍提升3~5倍

【注】与4G、3G、2G不同的是,5G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的演进,以及对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集成后形成的解决方案的总称。

(摘编自凤凰网《2019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

材料三:

从5G人才需求在各大行业的分布来看,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排名最高,占比分别为41.57%、36.96%、14.56%。5G的应用落地依托网络的部署,由于5G整合了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等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领域,因而互联网行业对于5G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

5G是目前电子通信技术的升级,目前引领最新5G技术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领域,如华为、中兴及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在今年2月举办的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表示,5G的通信交互将承载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通过控制实现工业自动化、远程手术、远程施工、远程驾驶,控制为通信带来了新的价值和新的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正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智能制造代表其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而5G可以加速机械制造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例如,5G所拥有的高速率、高稳定性和低时延特性将大大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能;为制造业赋能,促进其产业升级和数字转型。所以,机械制造行业对于5G人才也有不小的需求。

在5G领域的十大核心职能的人才需求占比排名中,软件工程师位居第一,占比为12.46%,遥遥领先于其他职能。由于5G应用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社会需求旺盛,需要技术、研发力量的大力支持,因而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最大。5G技术日臻成熟对于运营商服务垂直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云化发展趋势的推进,传统以通信领域人才需求为主的运营商正面临巨大挑战,他们也需要软件工程师的加入,增强自身的研发力量。在这十个职能中,大多都具有互联网行业属性和电子通信行业的属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5G人才需求在互联网行业和电子通信行业分布较高的现象。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5G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其中私企人才需求最多,达52.67%;其次是国内上市企业,为21.87%;外企为13.59%;国企只占到了3.66%,私企作战灵活,对于市场动向嗅觉灵敏,敢于迎接风口,敢于创新,对于5G的人才需求较大。国内ICT的龙头企业华为就是私企,无论是其技术实力还是创新实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业内都有较好的口碑。国内上市企业的人才需求占比位居第二,上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来布局新业务、组建新团队,用新型人才来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编自猎聘网《2019年中国5G人才需求大数据报告》)

1.依据材料,下列不属于5G技术三大业务场景具体应用的一项是
A.某工厂使用5G技术管理员工与日常生产。
B.运营商在多种场合向人们展示5G手机。
C.医生运用5G技术在北京为远在海南的患者实施手术。
D.2019年央视春晚通过5G网络实时高清直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4G技术相比,5G技术具有速度快、流量密度大、时延长、能效高,支持海量大连接,增强移动带宽等诸多优势。
B.互联网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对于5G人才需求的行业占比大小不一,前者远大于后者,二者人才需求大的原因也不相同。
C.运营商以往以通信领域人才需求为主,但网络云化发展趋势的推进给他们带来压力,迫使他们需要软件工程人才的加入。
D.私企敢于迎接风口,敢于创新,需要较多的5G人才;上市企业要布局新业务、组建新团队,需要5G人才来助力。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5G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下文简称“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时,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在意外发生后,万米高空中,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机组向地面控制台发出了“7700”信号(表示遇到紧急状况),紧急求助。危急关头,机长刘传健在自动化设备失灵情况下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于7时40分左右,成功让飞机备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整个备降过程前后仅仅20分钟。由于此次备降难度极大,这场紧急备降也被媒体形容为史诗级备降,机长刘传健也因为超级稳定的操作,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

(摘编自《华西都市报》2018-05-15)

材料二:

事发原因即事件的焦点——飞机的风挡玻璃是如何破裂的?引起了大众的关切和关心。

公开信息显示,正常来讲,空客的飞机,风挡玻璃的使用是三万次循环,该飞机2011年出厂,已经飞行了7年,飞行1万多个循环(一个起飞和落地的过程)据川航介绍,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

张起淮说,3万英尺以上遭受外来物撞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肖登国认为,风挡玻璃可能存在老化的情况,在对飞机检修和保养的时候,需要航空公司每个部门的配合和衔接,所以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形。肖登国特别强调,川航3U8633次航班是从重庆飞往拉萨,飞机遇到大温差、高海拔等“小气候”因素,也是造成风挡玻璃破裂的原因之一。机长刘传健说,这条航路是非常复杂的,被业内形容为“飞行禁区”。

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发生?肖登国告诉记者,航空公司作为第一责任人,在购买或者租赁飞机时,产品要通过国际和国内的标准认证;其次,飞行员技术要达标,要有相关的资质认证和高度的责任心。

“加强训练和培训,在飞行时集中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张起淮认为,加强飞机的维护维修和定检,机组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整体配合,都是缺一不可的。

(摘编自《法制日报》2018-05-15)

材料三:

《萨利机长》是根据2009年美利坚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的传记剧情片。2009年1月15日,切斯利·萨伦伯格执飞的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遭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切斯利·萨伦伯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海恩法则由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下图是民航总局首次公布的2005年一季度航空公司飞行事故征候排名情况: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关于川航备降事件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驾驶舱右侧玻璃意外破裂而成功备降,一个重要原因是航班此时正在四川空域内飞行,距离成都双流机场不远。
B.3U8633航班飞机风挡玻璃突然破碎后,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机长刘传健在地面控制台帮助下,手动操作,备降成功。
C.3U8633航班飞机不大可能发生类似《萨利机长》中飞机遭外来物撞击的情况,因为飞机当时飞行在万米高空,而非起飞爬升过程中。
D.机长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从与电影《萨利机长》中情况相比看,二者备降难度大小不同,但机长超级稳定的素质是相同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概略介绍了川航备降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材和料二就飞机风挡玻璃突然破裂的原因作了明确的分析和判断。
B.3U8633航班飞机已经飞行7年,飞行1万多个循环,使用年限太久,加之重庆至西藏航线恶劣的“小气候”,这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因素
C.从材料四图表看,四川航空运输飞行征候万时率排名远高于其他航空公司,这说明3U8633航班飞机出意外也可能符合“海恩法则”。
D.脱落的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这说明问题出在飞机厂商那儿。
E.川航3U8633航班飞机备降成功是史诗级的,机长刘传健也是英雄级的人物,但这次创造奇迹的背后,也不可忽视对安全与常识的尊重。
3.川航备降事件后,你认为作为一家航空公司应该有哪些反思和行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8-10-13更新 | 53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重庆市开州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草不如种青稞

凌仕江

他最初并不知道种草不如种青稞的道理所在。

那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地方。传说,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

一个上世纪80年代进藏的中专生。他刚去的时候正值春满人间的4月,残冬的尾巴就像一道无休止的漠风扫荡了一切生机。接待他的局长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声地说自己老了,老了。那个局长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比其他地方70岁的人还见衰老,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不到50岁,每看一眼局长那张脸,他就不寒而栗:难道50岁之前,我在这里也会这样衰老吗?

最初的几天,他几乎觉得他会疯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对着空寂的雪山发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飞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灵刻下一道没有印记的年轮。

一个人的时候,他脑子里成天就转念着一个念头:明天醒来就老了!

他顶着星辰,一个人冲到山崖边,握紧拳头——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节奏如花腔般颤动,像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死一般寂静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飘去,在凝固的、无边无际的、冰冻了的雪浪上飞奔、回荡,渐渐变得越来越尖细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强劲的岁月在他声音的后面飞逝呼啸。

一个星期以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拦了一辆车,跑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停在狮泉河边。

那些青青的草儿告诉他:不必怀疑世界,春光依然灿烂,生命从没远逝!

他一下子平静地坐了下来,立刻为自己的冲动感到不可思议。既而是恐惧,他惧怕将为这次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处分、记大过,更严厉的是开除。不过,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也绝不后悔。

这何尝又不是一场壮举呢。

几天后,他回到了阿里。

局长语重心长地问:“去哪里啦?”

“狮泉河。”

“为啥呢?”

“就是想证实世界是否还活着。”

“活的,死的?你都看见了?”

“看见了,世界还是活着的。”

“活着,究竟是个咋样子?”

“挺好,青青的。”他从怀里掏出一株草。“嗯,好歹总算见到了绿色。”

6月,阿里草长莺飞的时候,他把房间收拾得一干二净,还学着当地的藏族人在桌子上铺了一张好看的卡垫,上面摆放了一个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随着气候变化,搬进搬出的,像呵护一个婴儿。

局长看着这一切,蹲在墙角,燃起一支烟,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样的表情使他本来已显苍老的脸上又增加了几道盘根错节的年轮。

终于有一天,局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别的可说,局长只是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

他不问为什么,只是狠狠地点头。

说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冻土,垫上羊粪,他要种几株青稞试试,他的行动真是可以令万物感动。他种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样,一天比一天长势喜人,他每天都看着青稞的变化打发寂寞时光。那阵子,局长还特意跑来告诉他:青稞虽不结实,但是有整齐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风吹过,它在阳光下婀娜摇曳的样子,实在是比草好看多了。

不久,局长就退休了。

后来,他也当了局长。

他同样喜欢用老局长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去告诉新来的大学生: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期望他们都能像老局长那样,在一个看似不顺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长久地呆下来。

因为,摇曳的青稞,总有成熟的时候……

(选自《今日文摘》2009年1月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作者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他”和老局长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便于作者站出来发表议论。
B.小说结尾写道“他也当了局长”,说明越是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只要能够像青稞一样扎根一处,有所作为。
C.小说擅长用精炼的词语刻画人物形象,“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等言词,表现出老局长对人才的渴望与包容。
D.小说以“他”去到、逃离、回归和最终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长久呆下去才会走向成熟。
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局长说“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小题。

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注]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白日不到处”点明了青苔的生长环境,这是一个不利于生命成长的地方。
B.“青春恰自来”是说人的成长是自然的过程,耐心等待,青春自然会绽放。
C.“也学牡丹开”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苔花虽小,却勇于绽放自己的精神。
D.“随渠爱暖凉”描写了青苔长在水渠边,既喜欢温暖,也喜欢阴凉的习性。
E.青苔之“问”,正是因为它生长于“白日不到处”,不知道“斜阳”为何物。
2.第二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蜜蜂数量锐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这个假托爱因斯坦的说法虽然已被证实确实为“假托”,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

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是蜜蜂生产的蜂蜜开拓了人类舌头味蔷上最初的甜。假如蜜蜂灭绝了,首先人类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其次,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风媒作物以外,全球约30%的农作物都依赖虫蝶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虫媒作物的产量就会显著下降,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

有研究表明,相比人工授粉,昆虫授粉可以使大多数作物的产量质量都得到提高。而相比苍蝇、黄蜂、甲虫这些授粉昆虫,能够大规模家养的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

(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2018年4月3日《中国妇女报》)

材料二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珍贵的能量来源,是许多动物都无法拒绝的诱惑。通过法国及西班牙岩画上的证据推测,人类大约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在野外获得蜂蜜了。

为了获得秘密的蜂蜜来源,古塢及人最早对蜜蜂进行驯养。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养的昆虫之一,西方蜜蜂随着人类活动被带到世界各地。目前除南极洲外,每个大陆均有西方蜜蜂分布。但毕竟西方蜜蜂对于许多地区来说是一种人为引入的外来物种。由于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些本土的野生蜜蜂种群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中国为例。西方蜜蜂于1896年被引入,由于它们体型较大,竞争能力强,造成我国野外分布的原生种类中华蜜蜂的分布区域迅速缩小,而一些本土生态系统中依赖中华蜜蜂传粉的植物,西方蜜蜂很少拜访,进而也影响到植物授粉量。

(摘编自《“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2018年5月1日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

材料三

为了防患于未然,科学家们也开始着手研究“机器蜂”或其他替代品,来实现蜜蜂的授粉功能,以应对未来蜜蜂可能消亡的糟糕情况。但从目前来看,短期内都无法代替蜜蜂。

想要生产1千克的蜂蜜,辛勤的蜜蜂必须要完成200万朵花以上的巨大“工作量”,90万英亩(约3642.17平方千米)的杏仁树,需要蜜蜂为3万亿朵花来授粉。像无人机授粉这种方式需要远程操控,指挥整个蜂群那样的一大群无人机似乎不切实际。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某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和人工智能,无人机有一天“学会”自己飞行。

机器蜂无法像真正蜜蜂一样“酿造”香甜的蜜,因为蜂产品内部有蜜蜂自身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点是机器蜂完全不可能取代的。

另外,在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蜜蜂等昆虫逐渐形成了高效传播花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这也是机器蜂难以具备的。

(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并非耸人听闻》2017年4月24日新浪科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虽然不是爱因斯坦所言,但蜜蜂消亡会造成人类毁灭的观点却并非绝对荒诞。
B.人类驯养蜜蜂的历史非常悠久,相关证据显示,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古埃及人就开始对蜜蜂进行驯养以获取蜂蜜。
C.蜂蜜除果糖、葡萄糖外,还含有蜜蜂自身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这正是真正的蜂蜜与“人工蜂蜜”最大的差异。
D.蜂蜜不仅给人提供珍贵的能量,而且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还是唯一的甜味剂,带给人味觉上的享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假如蜜蜂真的灭绝,最大的问题是会对人类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出现全球性的饥荒,引发全人类的生存危机。
B.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是因为苍蝇、黄蜂、甲虫等其他传粉昆虫不具备高效传播花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C.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管是家养蜜蜂还是野生蜜蜂,其数量都在急剧减少,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蜜蜂已经刻不容缓。
D.西方蜜蜂的引入扩大了蜜蜂总量,但也挤占了本土蜜蜂的生存空间,本地蜜蜂以及依赖本土蜜蜂授粉的植物前景堪忧。
E.科学家为了防患于未然,想用机器蜂替代蜜蜂的所有功能,出发点和设计意图是很美好的,但短期内还难以成为现实。
3.在蜜蜂数量锐减的现实面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虫媒作物的授粉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B.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曾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C.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聪颖明慧,善于广泛学习。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洛阳到太学参观、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B.张衡品格高尚,不慕世俗虚荣。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三公的公署征召,都没有就任;皇帝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为郎中,他也没去。
C.张衡“善机巧”,造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形状、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制作水平。
D.张衡不畏权贵,为政机智果断。河间王和很多豪族大户,胡作非为;张衡担任河间相后严厉治理,先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然后一下子同时逮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8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其一)

(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袁诗第一、二句认为相爱却分离的情况司空见惯,因此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不值得“长恨”,“莫唱”二字含有对为其赋诗者的批判。
B.袁诗第三句借杜甫《石壕吏》中描写的亲人分离的悲惨事实,暗示了战乱不仅给君王以影响,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C.李诗首句采用借代手法描写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来势汹汹,意在反衬唐玄宗为爱情而导致国势衰颓的现实。
D.李诗第二句中两个“自”字连用,一写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一写唐玄宗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E.两首诗歌题材相同,但李诗重在就事言事,袁诗则通过典故和对比,明显地表现出借帝王生活的题材表现百姓遇的主题。
2.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滕康,子济,应天府宋城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又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尚书工部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靖康二年,元帅府闻康习宪章,召至济州。康率群臣劝进,除太常少卿,使定登极礼仪。凡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康为之,辞意激切,闻者感动。会显谟阁学士孟忠厚乞用父任减年迁官,康言:“忠厚,隆祐太后之侄也,太宗以来,凡母后兄弟之子无为侍从者。”武义大夫康义用登极恩,迁遥郡刺史,康又封还词头,言:“恩例迁官一等,谓于阶官上进一阶。今康义得特旨转一官,自武义大夫躐上遥郡刺史,名为迁一官,实升五等,紊法之甚也。自古召乱之源,非外戚挠法,则内侍干政,汉、唐可鉴。”凡再降旨,竟不肯行。知江州陈彦文用刘光世奏,录其守城功,迁龙图阁待制,康以光世所上彦文功状前后牴牾,阁而未下,宰相力主彦文趣康行词,康论不已,宰相衔之,会布衣省试卷子不合式,康以其文取之,谏官李处遁论奏,遂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欲尽弃中原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上悟而止未几,上请太后奉神主如江西,以参知政事李邴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康为资政殿学士,同从卫以行。邴辞疾,又命康权知,以刘珏为贰,赐康褒诏,许缀宰执班奏事。

康从卫至洪州,刘光世护江不密,金人绝而渡,康等仓卒奉太后趋虔州。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康与珏无忧国之心,至使太后涉险,为敌人追迫,责授康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未几,许自便,复左朝请大夫,提举明道宫。绍兴二年九月卒,年四十八,八年,追复光龙图阁学士。

《宋史 卷一百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欲尽弃中原/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上悟而止/
B.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欲尽弃中原/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上/悟而止/
C.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欲尽弃中原/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上悟而止/
D.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欲尽弃中原/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上悟而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亦称“表字”,人的别名,古人的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如滕康的字与名即是。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使用靖康年号刚二年时,宋钦宗赵桓投降金国,成为俘虏。
C.刺史,又称刺使,中国古代职官。秦时每郡即设此,任监察之职。后来各朝代一直沿用,刺史制度成为维护皇权的手段。
D.省试,科举中的吏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考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吏部主持,每三年一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康学识丰厚,文采卓越。进士出身,还考中词学兼茂科。对宪章制度、典庆礼仪都较为精通,靖康年间,其拟定的朝廷文告,感人至深。
B.滕康忠于职守,直言进谏。太后至亲要求提前升迁官职,滕康上奏阻止;武义大夫康义破例升职,滕康直接退回封赏文书,抗旨不从。
C.滕康不畏权贵,刚正有节。刘光世上报朝廷陈彦文守城有功,但前后说法不一,滕康不顾宰相意愿,没有同意陈彦文升迁官职。
D.滕康仕途坎坷,屡遭贬降。曾经因为省试试卷原因道人弹劾而降职出京为官,后又因为太后涉险一事,被降职担任永州地方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力主彦文趣康行词,康论不已,宰相衔之。
(2)邴辞疾,又命康权知,以刘珏为贰。赐康褒诏,许缀宰执班奏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