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流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

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锆。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注】①芒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②槎牙: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③流;污,弄脏:④剑锆:剑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郭祥正家醉酒并作画壁上,郭作诗为谢还送他铜剑,足见二人关系亲近。
B.通过在别家“长遭骂”与在郭家“不嗔骂”的对比,感叹世态凉薄,人情冷暖。
C.剑挂床头诗握手上,诗剑生辉而分不清究竟哪是诗哪是剑,这与诗人醉酒有关。
D.全诗可以看成诗人的酒后自白。既有心中块垒宣泄,亦有友情珍惜,情感复杂。
2.全诗之要在一个“醉”字上,诗人醉中作画、醉中作诗,这些行为表现出诗人哪些形象特征?
2024-05-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菊潭【1】

元好问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2】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

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直【3】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不可违,鞭朴伤汝肌。伤肌尚云可,夭阏【4】令人悲。

注释:【1】菊潭:在今河南内乡,诗人时任内乡县令。【2】豪右:豪族。【3】白直:泛指官府吏役。【4】夭阏: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
B.诗中“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
C.诗人反复强调“切莫违”“不可违”,其中蕴藏着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D.本诗记叙了诗人与乡里父老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文字浅近,通俗易懂。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墅:田庐、圃墅。②庾郎:指庾信,《庾开府集序》记载庾信“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春袍:即青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穿青袍。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田庐在如烟绿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B.三、四句写芳草萋萋,江水澄静,哀景衬乐情,为下文得意“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C.“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春草由“嫩”变“老”,暗中寄寓伤春、嗟老之意。
D.全词形象鲜明突出,在写景中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意境深远,多处用典,耐人寻味。
2.宋朝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通过情态、环境、形象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5-14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调研抽测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人惠千叶牡丹

【宋代】苏辙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余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展开想象,东风与天女都知情识趣,不仅催开百花,还特地送来了满城春光。
B.诗人此时垂垂老矣,体弱多病,已不出门庭,与春天盛开的百花形成了鲜明对比。
C.“可怜”意为可惜,诗人满心期待的牡丹,最后只有叶片开放,让诗人无比失落。
D.全诗语言简洁、明快,诗人通过写自己面对春光的内心感受,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4-05-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秣陵,即南京。②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小序可知,因为词人酷爱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句子,便依《临江仙》的词调作了此词。
B.“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门虽设而常关”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
C.下阕前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对现状的感慨,叹一生一事无成,而如今又年老无依,了无心情。
D.下阕最后两句从时空两个维度刻画出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女词人形象。
2.怎样理解“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该句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有何关联?
2024-05-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卷含答案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客: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感叹自己不得长生,为终有一死而悲泣。后喻指哀叹人生短暂的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描绘万里长空,天光云影,诗人携酒登高,融入那山色空翠、烟霏缥缈之所在,意境空灵。
B.上片末句感叹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已成陈迹,而美好的风景却真实恒常,也蕴含对当下人生的思考。
C.下片“无尽”三句以无穷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凸显出人生的有限,表达了诗人面对危机的忧患意识。
D.此词以故为新,发舒性情,贵在深入浅出,意境优美高远,格调清畅豪爽,深含理趣却又不堕理障。
2.论者赞这首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朱中舍游江东

李嘉祐[注]

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

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

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

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

[注]李嘉祐从仕和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在安史之乱及其结束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之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郭外”点明了送别地点,“越水吴洲”照应了标题中的“游江东”。
B.颔联“野寺山边”“渔家竹里”词序颠倒,体现出诗歌语言的艺术效果。
C.结句“不堪秋草自伤魂”写出了兵火之后江东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的状况。
D.这是一首送别亲友之作,诗中流露出浓浓的叙旧情及离别的感伤之情。
2.颈联中“独”“闲”二字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感受和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狼山观海

宋·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狼山:位于江苏南通,紧邻长江出海处。②阅苑: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灵槎:乘往天河的船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登上狼山远眺所见的长江入海之景,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B.诗人眼中的岛屿沙洲笼罩在云雾之中,春雷惊起鱼龙,动静相映,使人顿觉春天生机蓬勃。
C.前三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充分显示了狼山的地貌和意境,赞美此处宛如人间仙境。
D.全诗使用夸张、想象,描写了气势磅礴之景,表达了诗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的欣喜之情。
2.王安石文学创作追求“看似平常最奇崛”的艺术境地,请结合诗歌首联,谈谈诗人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
2024-05-0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参寥子追随他数年。元祐六年,苏轼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说有情,一说无情,以后者为主,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
B.“不用”后四句,指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为此忧虑。“忘机”一词,表达作者达观超旷的心态。
C.共同游赏西湖、探访春山,作者描写了翠微、云霏等美景,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美好却短暂的悲伤之情。
D.作者用谢安的典故,与朋友约定:像谢安那样,东归、隐退,绝不让这高雅的志向与未来的事实违背。
2.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提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一种艺术境界,请结合本词做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曾巩

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

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

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

【注】①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瓯篓(ōu jù):狭小的高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反映了诗人虽然偶然成为官员,但内心仍然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关怀。
B.颔联“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通过描绘农事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赏和对丰收的期待。
C.颈联“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中,诗人通过描述风雷和云雨的景象,表达了对及时雨的喜悦。
D.尾联“会见瓯篓果满篝”通过具体描绘丰收的景象,强调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直接见证和对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2.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4-04-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