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4 道试题
1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思想主张①为政以德②兼爱非攻③无为而治④严刑峻法
代表人物



材料三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思想主张②、③的学派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3)材料二中思想主张①属于什么思想学派?该学派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4)材料三这段记载反映了①学派代表人物的哪一基本教育方法?
2024-02-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像

关于怎样治国,孔子认为,用政令来约束,用刑罚来整治,只能使老百姓暂时免于罪过却不会使其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教育,用礼仪来要求,不但能使老百姓知道羞耻而且能够使其敬服。孔子还强调,政令宽和,老百姓就会轻慢,得施以刚猛之策进行纠正;政策刚猛了,民众就会受到摧残,得再施以宽和之策;宽、猛互相调剂的政策才是政治和谐局面的由来。

——摘编自陈生玺《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

材料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尊崇儒术,将百家学说排斥官学之外的思想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不仅巩固了汉朝政权,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凝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梦华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孔子治国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接受哪一历史人物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024-02-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3 . 中华文明从早期农耕文化起步,一步步的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并在对外交流与内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根柢】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

【文明的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派出的使臣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

【文明的经脉】

材料三   有人统计,他在著述《齐民要术》时参考和引用了150多种文献资料,采用了30多条歌谣和民间谚语。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同时还走访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李寿仁《……和〈齐民要术〉》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他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

【文明的鼎新】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4)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文化自信?
2024-02-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代表人物人物简介
老子道家学派代表,主张万物益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要著作有《道德经》
孔子
墨子
韩非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根据材料一示例,将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
(3)结合材料,谈谈如今我们应怎样对待多元文化。
2024-0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義”,坚定地主张治国应该实行“德治主義”。

材料三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材料四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蘊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该局面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信息卡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請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6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统一币制、国家垄断铸币权,主要包括:禁止地方各郡国铸钱,统一由中央铸造,中央在上林苑设三官负责这项工作;社会上只准使用三官钱,其他钱一律不许使用;各地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熔成铜料输送给三官;由于三官钱精美,民间仿照盗铸计算工费要赔本。

——摘自王应琪《试论汉武帝统一币制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大一统”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经过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适应国家治理的方案和架构。例如,董仲舒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先后发展了法家思想中的中央集权和阴阳家的五行学说,同时摒弃了法家的严刑酷法思想、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等。……因而,“大一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百家思想为辅助的体系,这一体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廖春庚《浅析“百家争鸣”与封建“大一统”的关系》

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从西周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因素。
2024-02-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子百家(部分)

代表人物主张所属学派
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家
孟子儒家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道家
韩非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根据材料一,简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将材料二补充完整。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2024-0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道德经》书影                                           图二《论语》书影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的两本古籍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流向民间;掌握学术文化知识的士人阶层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后经孔子删定而流传于后世;《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历史修订的一部编年史,文字简洁、寄寓褒贬;《墨经》是墨子后学著作,记载了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庄子·刻意》篇记载有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气功疗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在哪些领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2024-02-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师大附中集团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营造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此时,统一的意识形态尚未木形成,从而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于凯《战国史》

材料二   秦简出土情况简表(部分)

秦简名称

秦简时限范围

其中记载的重要资料

云梦睡虎地秦简

战国末期至秦代

《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史之道》

青川郝家坪秦简

战国晚期至秦代

两件木牍,其一为秦王颁布的《更修田律》

——梁俊《秦朝帝王与秦朝文学研究》

材料三   西汉研习儒学的儒生数量统计表

统治时期

人数

汉武帝

50人

汉昭帝

100人

汉宣帝

200人

汉元帝

1000人

汉成帝

3000人

——根据(东汉)班固《汉书·儒林列传》整理

(1)材料一所说的“不同流派”有哪些?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流派思想得以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的统治受哪一学派影响。
(3)材料三儒生数量的变化与哪项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影响。
2024-02-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