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车辆形制与道路宽度,并修建了如右表所示的各种类型的道路。这些道路的修建(     

种类

用途

驰道

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

直道

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

新道

通向岭南的道路

五尺道

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
A.维护了秦朝的长期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D.扩展了秦朝的疆域范围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拆毁六国在战争期间修筑的关隘壁垒,挖开阻碍交通的堤防,修筑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秦朝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解决地方封国问题B.促进思想学术的繁荣
C.加强对西域的管理D.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
2024-05-21更新 | 9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崇川区如皋市启东市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67年在甘肃省秦安县古墓中出土的刻有秦两诏的铜权。一为秦始皇诏文:(皇帝)乃诏丞相状、编,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一为秦二世诏文: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该铜权可以实证秦始皇在全国(     

A.统一度量衡B.使用统一的货币
C.建立郡县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24-05-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4 . 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这些举措(     
A.凸显了皇帝的独尊地位B.有利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管理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2024-04-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为小篆“郡”字及其释义,这说明秦朝在地方所推行的郡县制的实质是(     

释义

古代行政区域,为君主管理地方,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A.秦朝统一文字B.国家实现统一
C.秦朝暴政统治D.中央高度集权
2024-04-05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齐头并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汉族为主体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思想文化的真正统一、也始于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秦王朝,自春秋时期起涌现的华夏民族融合告一段落。华夏民族自此同属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趋向一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材料二   “断诸北语,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并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摘自《魏书》《资治通鉴》

材料三   科举制将选官权集中到朝廷,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扩大其统治基础。它为庶族学子乃至贫寒子弟打开仕进之门,使官僚集团得以不断扩充更新,巩固了封建统治。科举考试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士子必须熟谙儒家经典……

——摘编自林甘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以秦、汉文化方面的史实分别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解读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为何能促进大一统。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广东揭阳·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云梦秦律”是1975年从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所得,这些秦律书写在六百多支竹简上,是秦国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陆续制订和颁布于世的,是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条文.“云梦秦律”作为文物属于(     

A.文献资料B.实物资料C.口述资料D.习俗资料
2024-03-17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江苏南通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8 . 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正式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 127 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


(1)观察材料一,图1反映秦朝推行了哪一地方管理制度? 图2、图3 分别反映秦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汉皇帝”是谁? 请写出他颁布的法令名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
9 . 从地图中能窥探出历史的演变。请按时间先后给下列地图排序(     

                                                                                                                                                                               

                                                                                                                                  
A.①④⑤③②B.①④③②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③②⑤
2024-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秦始皇制定十进制的引、丈、尺、寸、分来计量长度,十进制的斛、斗、升来计算容量,用石、钧、斤、两、铢来计量重量。这一举措旨在(     
A.整顿社会习俗B.巩固国家统一
C.减轻农民负担D.提高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