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6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

——唐·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军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四: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六王毕、四海一”完成于哪一年?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 (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郑成功认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史实依据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以及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2分)
(5)《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一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并给出相应的理由。(1分)
2020-05-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吴江区梅堰中学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吴振华【2020原创资源大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该事件在经济上的主要措施。
(2)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2019-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天,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中的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什么?
(3)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三中“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1-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中杰出的君主。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依据材料一,说说诗中的“秦王”的功绩是什么?

材料二 汉武帝下诏书说:“凡是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担任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摘编自《史记》译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时期两位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才及其事迹。

材料三 (魏征去世后)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征,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征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旧唐书魏征传》(译文)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怀念魏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天,(宋)太祖与赵普有一段对话。

太祖问:“天下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十姓,兵戈不息,苍生涂炭,其故何在?我想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治久安之策,其道如何?”赵普说:“其症结就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摘编自《资治通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为国家建长治久安之策”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四位帝王有哪些治国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2020-01-1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证致营书于大架升皇帝调下:共遵成(成)信,皮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绍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刻,沿边州军各守疆界……

——选自《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莽在路秦,路秦而力亏,破天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车路秦耶?曰:不路者以赔者丧,益失强接,不能独完。故曰:禁在赂秦也。

……

呜呼!以路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系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剖,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成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路而胜之之势,简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海(苏轼之父,1009-1066年)《六国论》

【注择】①食之不得下咽:寝食不安,内心性恐。

②苟以:如果凭着。

③从:跟从。

④故事:先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盟约?请写出该盟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六国破亡”的原因是什么?依据作者的观点,北宋、南宋是否“从六国之故事”而“破亡”?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3)综上所述,你认为苏洵写《六国论》的意图是什么。
(4)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对你列举的史实加以评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材料三: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上)

材料四: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注:像盗贼一样残害天下百姓)……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注:被冤枉判了死刑的人无法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所以)天下坏也” (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1)材料一称赞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王能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避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秦朝的灭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9-12-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小明搜集了以下资料:“商鞅变法”“修郑国渠”“李斯的《谏逐客书》”,小明研究主题是
A.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B.秦国的变法改革
C.秦国的外交策略
D.秦王嬴政的功绩
2019-08-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重点中学2018-2019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 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秦汉的政治形势相对于西周而言,其本质特征在于权力的集中和皇权的强化,所谓 政治大一统,意味着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上主张中央集权,抑制强大的地方势力。……汉 朝统治者有意识地强化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并吸取秦亡的教训,排除了立法家为统治思想 的可能,试图建立更为积极和人道的文化政策以巩固政治大一统。

——张颐《儒学与政权之间》

材料三: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 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秦王政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可以用材料原句回答)。
(2)根据材料二,秦汉王朝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强化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势力?汉朝统治者建立的“更为积极和人道的文化政策”是指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时期的帝王是谁?对历史人物尽量从不同角度评价其活动,主要看其所作所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请在材料三中的“始皇”和“新的朝代”达到鼎盛时期的帝王中选取一位,试对其进行评价。
9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灭六国统一全国)

材料一   


秦王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普通百姓,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由材料一分析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2)材料二中秦王是谁?他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时间是哪一年?
(创制度中央集权)

材料三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3)材料三中,“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三公”各指谁?
(定措施巩固统一)

材料四   



(4)据材料四中两幅图片,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和文化上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2019-11-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联盟)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下列各项不属于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的是
A.各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B.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C.秦王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D.秦王接受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