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请回答:


(1)诗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2)为巩固其统治,他们各自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巩固措施?除此之外他们各自还采取了哪些巩固措施?(至少各举一例)
(3)“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11-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勤智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始皇”“废先王之道”而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 “焚百家之言”、“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导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为此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推行了什么政策?请列举一位西汉初期推行这种政策的统治者。

材料三:   ……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在治国措施上的体现。
3 . 治国之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作者所述“第一次变革”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秦朝给中国留下“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的图文材料,概括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例举汉武帝的解决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神童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


(3)读材料三的两则内容,归纳北宋的社会观念与怎样的治国之策有关?结合所学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2020-01-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诗句中“秦王扫六合”所指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发生在何时?
(3)材料三反映出“王”采取了哪项措施?
(4)对于材料四中的“文字异形”,“王”采取了什么措施?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哪种文字?
2020-05-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伦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治国之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神童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作者所述“第一次变革”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秦朝给中国留下“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2)材料二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宋朝在科举制上有何发展?
(3)材料三的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创新?还对当时的台湾、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治?
(4)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020-06-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治国理念是治国行为的先导,决定着政府的内外政策,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及李斯就把它(焚书的主张—一引者)实行了。把关涉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关系技术作用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涉及社会、政治问题的,所许学的,只有当代的法令;有权教授的人,即是当时的官吏。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初承秦政之酷和秦火之余,百物凋零而百废待举。秦政是汉人所痛恨的,此时,道家“清静无为”之说,给“休养生息”政策提供了玄妙的论证,于是法家政治一变而为黄老政治。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三   汉武帝在意识形态上独尊儒术,在帝国行政中却重用酷吏张汤、赵禹和杜周,他们都是法律专家。汉宣帝(汉武帝曾孙)很喜欢读法家申不害的《君臣》篇,还公然声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时治国理念来自哪一家学说,并指出始皇践行这一治国理念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识,指出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源自于哪一学派?历史上对汉初出现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有何美称?
(3)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治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宣帝的治国理念有何重大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1)材料中“秦王”指的是谁?“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   
(2)“秦王扫六合”后建立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3)胡曾诗中的“防胡万里城”反映了哪一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万里城”的起止点。
(4)秦王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中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的官职分别是?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的是谁?
2019-12-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宁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三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马》《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连步巩固起来。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2)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4)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2020-05-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请回答:
(1)这两首诗提到了我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这位皇帝是谁?
(2)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讥讽了这位统治者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4)材料二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这场农民战争的名称叫什么?
(5)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1)两首诗提到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威名赫赫的皇帝,这位皇帝是谁?
(2)材料一赞颂了“秦王”什么功绩?为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讥讽了这位统治者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4)“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
2019-10-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