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材料中“平定蚩尤乱”的炎黄部落逐渐融合形成①,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②,海内外的华人也以“③”自称。(将①②③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哪部著作?

材料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材料三反映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此制度的施行,有何深远影响?

材料四: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五:沿着这条道路,中原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4)材料四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骞凿空”为材料五中“这条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这条道路”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条道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六:1958年考古学家、诗人郭沫若参观我国西汉一著名史学家故里时,留下这样的诗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5)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篇代表作首创什么体例?

材料七:“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汉语汉服皆登场,改姓联姻礼孝扬。”

(6)材料七这首歌谣颂扬的是谁?为什么要颂扬他?

材料八:“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7)材料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2023-12-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摘自《秦汉史》

材料二: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摘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摘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图一《史记》书影                                                          图二《兰亭集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简述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并说出它蕴含着怎样的历史价值?
2023-12-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下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下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泰汉史》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速史》

材料三

化妆盒—汉朝妇女的化妆用器,可见当时的妇女对化妆多么重视。

——选自《中国服饰画史》

铜烤炉—出土时,炉内仍留有若干骨头,可见汉朝的肉食还流行烤食法。

——选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2023-11-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奉新的建议,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制半,右半由皇帝实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持,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汉史》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以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个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间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进议有何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3-02-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第五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七年级上·广东·期末
5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政治统一,中央集权】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偃说上日:“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的“秦王”在“扫六合”之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材料二中的“上”在“从其计”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2)对比材料一二,统治者有何共同目的?


【经济统一,繁荣发展】
       (3)下边图片表明:秦始皇在经济上推行了什么措施?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汉武帝实行过什么措施?(一项即可)

【思想统一,巩固统治】

材料三: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4)上述材料各反映的是秦朝与西汉的什么政策?两者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目的?

(5)通过以上探究,请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

2022-12-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冲刺高分卷 01-【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分层训练AB卷(广东专用)
6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环井田,开件陌,急精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候你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筑者食槽辣: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假。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的主要措能有哪些?
(3)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4)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面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统治密切相关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应当如何治理国家?
2023-01-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材料二   见图一


材料三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为巩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实行了一系列制度。

材料四   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材料五   见图二



请回答下面问题
(1)材料一中李白这首《古风》诗中的“秦王”是谁?该诗歌主要赞颂了他哪方面的功绩?
(2)材料二(图一)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项措施?当时秦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措施?
(3)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
(4)材料四反映出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材料五(图二)反映出秦末哪件大事?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件大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 . 秦汉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比较秦朝疆域图与西汉疆域图,指出二者的最大不同之处,并说明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问题,秦朝和西汉采取的措施,并分别简述其高明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两朝在思想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概括二者的共同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2-12-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第四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秦朝的政治制度体系示意图
(1)诗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扫六合”有何重要意义?由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通过这个体系,秦朝建立起怎样的国家体制?

材料二   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材料三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四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那,每个那又分感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那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圈定的体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天下战乱不断的根源是什么?秦始皇为克服这种弊端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4)材料五中“防胡万里城”的东西起止点在哪里?
(5)从秦帝国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2-12-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


(1)材料一提到的韩非是哪一思想学派的集大成者?“威不两错”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这一政治主张最早被哪位皇帝采纳并实施?

材料二:子曰:“仁者,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主张。

材料三: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3)材料三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4)根据材料四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2-11-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平县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