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宇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2019-07-22更新 | 53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五: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措施作用
明朝A加强了皇权。
清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的集权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是隋朝时的一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这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到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得到大力发展完善。是如何完善这种制度的?
(3)材料三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
(4)材料四中宋朝武将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什么政策的实施?
(5)请补充写出材料五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6)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019-06-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甘南县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模拟测查七年级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此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的两个“制”分别是指什么?
2019-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物中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社会,君主或帝王的统治往往是决定着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请你结合所探究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今日忆秦皇,虎视做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李白《怀古》

材杆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其他的书藉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以加焉。“罢…”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歌颂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历史功业,为了巩固统治,他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防卫北部边疆?
(2)材料三中提到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时,为了巩固统治,除了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措施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又分别采取了哪一重要的举措呢?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2019-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受封者必须承担什么义务?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 “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中图片1,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4)依据材料三中图2回答,秦朝的地方行政机制是什么?该图所示整个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中哪两位人物领导人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的分析,秦朝的兴亡给予后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为此汉初统治者吸取教训,采取了什么措施?

2018-11-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开发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秦王扫六合”最早和最后攻灭的分别是哪个国家?材料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该思想家属于哪一派别?
(3)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在秦朝中央政府中类似于该机构的是哪一官职?为巩固统一,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在地方上,秦朝又废除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2019-03-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微山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受封者必须承担什么义务?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中图l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中图2回答,秦朝的地方行政机制是什么?该图所示整个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

2018-08-19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岑溪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抽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所示信息,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所示信息,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
(5)“汉承秦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2018-02-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汇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二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熄灭,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

(1)材料一李白的诗盛赞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那些重要措施?(至少指出三条)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中把“秦皇汉武”并称,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7-12-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