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的设计、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王绾建议设置诸侯王以镇守各地,“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采用郡县制……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为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宋朝俗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


材料四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知识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封国制”是指哪一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郡县制”与“以血缘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特征?
(2)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是哪一王朝的行政制度?该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对西藏统治?
(4)据材料四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该机构的设置体现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政治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
2022-05-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学情反馈融学单历史试题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观影片】

鼎中的王者,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1)根据材料概括商朝的文明成就。试写出“鼎中的王者”的代表。
【阅史书】

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计可以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东汉班固《汉书》老五十六《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秦统治者建立起怎样的国家体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哪一建议进行思想上的统一?
【品散文】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梦……从一千年前走到一千年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诗里仰慕你那轮唐朝的月亮。

——徐海娇《故人在纸一方》

马蹄下一卷史诗,马鞍上一座拱桥。穿越莫贺延磺壁,……登世界屋脊葱岭,他(玄类)不禁开怀一笑。取道阿富汗,抵达天竺国,在庄严的佛殿里焚香祝祷。

——《烛香》

(3)材料中的“你”在诗歌上享有怎样的美誉?唐朝对外交流广泛,既有把域外文化带入唐朝,也有把唐文化传播四方,试各举一例说明。
【唱宋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4)根据材料写出开创豪放派词风的是哪位词人?这一时期的重大科技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集图片】

(5)图一作品被誉为什么?图二展示了我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写出它的名称。
2022-06-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秦汉四百多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陆续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匀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秦朝汉朝
政治
秦始皇创立了①

汉武帝颁布了②
思想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实行③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汉武帝实行④
经济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⑥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⑦

⑧战役后,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1)根据表格中的材料,补全秦朝和汉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2022-03-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基本上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体现了一学派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小篆和隶书对我国文字和文化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加强思想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2022-03-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栖霞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把三皇、五帝尊号中的“皇”与“帝”结合起来,自称“皇帝”,以示大一统国家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一个管辖全国的,分工负责、权力集中于皇帝,大政方针由皇帝裁决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畅通。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又称“秦篆”作为规范化的文字。废除各国货币,统一使用秦朝货币。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为准,发到全国,用为标准器具。为统一思想,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书,尽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书、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及百家语,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等技艺之书。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领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往、交融与发展。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全国,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摘编制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作用。
(3)综上所述,评价秦始皇。
2022-02-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灰烬、兽骨和树籽等。


(1)材料一说明北京人已经会用火,火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2)材料二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材料四:公元前 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一些方士、书生行骗,或在背后"道古害今"、攻击新政,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活埋了400多人。


(4)材料四反踪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材料五: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5)根据材料五,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由此你可看出汉武帝推崇什么样的思想?

材料六: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6)根据材料六,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2021-10-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英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二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熄灭,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王”的本名是什么?李白这首诗盛赞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材料二体现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3)材料三中的“臣”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两条)
(4)材料四中把“秦皇汉武”并称,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021-08-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哪一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2)材料二中“无为而治”的政策是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2021-06-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材料: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

·统一六国(前221年)

·称皇帝(前221年)

·建郡县(前221年)

·统一度量衡(前221年)

·统一文字(约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12万于咸阳(前221年)

·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

·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前220年——前210年)

·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年——前214年)

·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提防(前215年)

·北击匈奴(前215年——前213年)

·修长城(约前213年)

·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

·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

·修秦直道(前212年)

·统一货币(前210年)

——摘自苏力《大国宪制》


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2021-11-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