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九年级(1)班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示意图和收集史料的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编制示意图】

图一

图二
(1) 图一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 图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   
【收集史料】

材料一   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3) 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有何历史作用?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东吴青瓷羊尊,1958年江苏省南京北京路出土
(4) 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围绕哪一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材料二、三中的哪一个
2017-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与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发据的战国时期文物



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

铁锄范

材料二   


材料三   年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能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所示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在地方管理制度上有何创新?
(3)材料三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04-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改革与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



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

铁锄范

材料二:

皇帝太尉(掌管军事)——郡(郡守)——县(县令)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国时期的文物让我们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是如何管理地方的?
(3)材料三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哪一方面?
(4)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汉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04-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统治政策的调整、改革,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二   202112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重大考古成果。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白鹿原上的江村东侧的“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通过江村大墓超大规模的形制、出土的高规格文物、与窦皇后陵的位置关系等等,可以确定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旧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再加上自身深受汉文化影响,实在对汉文化衷心仰慕,于是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民族,一气可熟,使其整体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2)材料二中提及的皇帝及其儿子在位时所开创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整体汉化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归纳促进国家统治和民族统一的有力因素。
2022-06-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五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线上教学评估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5 . 综合探究。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先驱”“春秋第一相”。在他执掌国政期间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1)材料一中“春秋第一相”管仲辅佐了哪位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根据材料回答这位诸侯能够成为春秋首位霸主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农业技术的创新,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性质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2)上图是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分别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哪两项重要技术?

材料三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战国时代秦国的农民,你会对变法措施中的哪一项最感兴趣?

材料四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4)商鞅个人的命运结局很悲惨,但是商鞅变法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结论。

材料五   制度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5)材料五所示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在地方实行什么管理制度?

材料六  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于公元494年将都城迁到洛阳,之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使胡汉之别的观念进一步淡化等,同时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材料七     这三幅图画均摹绘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表现的是南北朝时期被汉族人使用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



(6)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7)材料六中的这场改革与材料七所代表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8)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022-01-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传》:“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4页

材料三其原因在于中国较与世隔绝,它仅仅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侵略……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大批的排水工程、为长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法家人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2022-02-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考古学家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材料二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3世纪,至令仍然发挥着作用,都江堰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


材料三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


材料四   第一条   为实现本公约的宗旨,下列各项应列为“文化遗产”:

古迹: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分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材料一中的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个朝代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君王是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出现于我国哪一重大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二,概括它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的历史地位?他在思想控制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信息,概括列为“文化遗产”的条件?
2022-02-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该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2002年6月,在湖南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属秦朝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涉及秦的内史、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其中洞庭郡等资料从未见诸文献记载,可补史籍之缺。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商鞅变法在经济、军事上的措施(各一例),并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是谁结束这一时期,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1-11-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周秦之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周秦之间的大变局奠定了中国历代的基本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


材料二: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能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3)根据材料三,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人的崛起直接推动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什么局面?
(4)指出材料四中图2到图3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10 .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一:漆盒

秦“蕃禺”漆盒盖(图),为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禺”二字烙印。“蕃禺”即番禺(今广州),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所在,这是“蕃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

文物二:印章

“拱圣下千都虞候朱记”(图)是北宋初年的禁军铜印。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军政机构进行了改造,禁军不设最高军职,分为侍卫司等三个部分,号称“三衙”,三衙的指挥官均由皇帝任命。“拱圣”为侍卫司马军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驻守京城。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

文物三:书籍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著《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分3卷,计有乃粒、粹精、作咸、甘嗜、膏液、乃服、彰施、五金、冶铸、锤锻、陶埏、燔石、杀青、丹青、舟车、佳兵、曲蘖及珠玉共18章。这部书不仅在总结农业经验方面可与徐光启《农政全书》相媲美,而且还总结了手工业的经验,反映了当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如对纺织、染色、制盐、造纸、烧瓷、炼铁、炼钢、榨油、开采矿物、制造军器火药等生产过程和工序,都有详细的介绍。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书中还提出一些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价值。宋应星将此书命名为“天工开物”,寓意靠人的智慧和技术从自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相当进步的。


(1)文物一可以用来印证秦朝什么政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评价。
(2)根据文物二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根据文物三及材料,归纳宋应星所修《天工开物》的特点。
2021-05-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真光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